甘露糖醛酸寡糖增敏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抑菌活性机制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病原菌的耐药率逐年升高,耐药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但是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步伐远远落后于耐药菌的演化和蔓延。随着抗菌研究的开展,发现构建联合用药策略、恢复耐药菌对现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一个有效途径。褐藻胶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AOS)是控制褐藻胶降解得到的混合寡糖,其中包括甘露糖醛酸寡糖(MOS)、古罗糖醛酸寡糖(GOS)以及二者的杂合寡糖片段。前期研究表明,MOS与抗菌剂联用具有明确的增敏抗菌剂抑制E.coli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MOS增敏抗菌剂的抑菌机理尚不清楚。探讨MOS增敏抗菌剂的机制,不仅可以为相关制剂的开发和用药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还可以延长现有抗菌药物的有效使用寿命,减缓新药研发的迫切性。第一章:绪论。综述了MOS的制备、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概述了MOS在抑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MOS的制备与纯化。通过酸降解制备了MOS,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纯化MOS,经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表征,确定MOS组成纯化前后基本无变化,且样品聚合度在寡糖范围内。同时为了明确MOS的药理作用,制备了与MOS聚合度组成相似的葡寡糖作为对照,用于后续MOS增敏抗菌剂抑制E.coli活性实验。第三章:MOS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剂抑制E.coli活性。通过倍比稀释法对MOS、葡寡糖联合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环丙沙星(CPFX)、左氧氟沙星(LVFX)抑制普通E.coli进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MOS与CPFX、LVFX联用时,高浓度出现拮抗作用,低浓度产生增敏抗菌剂的效果,而葡寡糖则没有此种药理作用。第四章:E.coli体内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含量的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不同浓度MOS与CPFX、LVFX联用时E.coli体内CPFX、LVFX的含量,探讨MOS增敏CPFX、LVFX抑制E.coli活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高浓度MOS与两种抗菌剂联用时,E.coli体内CPFX、LVFX的含量较不加MOS组低;低浓度MOS与抗菌剂联用时,E.coli体内CPFX、LVFX含量较不加MOS组高。而后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菌体内抗菌剂的荧光强度进行验证,结果与HPLC法测定E.coli体内CPFX、LVFX的含量趋势一致。第五章:Ca2+对MOS提高E.coli内氟喹诺酮类抗菌剂含量的影响。本章采用倍比稀释法,探究培养基中加入Ca2+对MOS增敏CPFX、LVFX抑制E.coli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离子的加入,一定程度上逆转了高浓度MOS的拮抗作用,提高了CPFX、LVFX在菌体内的浓度。推测系MOS与更多Ca2+离子螯合后,带正电的MOS-Ca2+与带负电的细胞膜作用,提高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使CPFX、LVFX更易进入菌体内。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其他文献
耦合光电振荡器(COEO)因为其能同时产生窄光脉冲和低相位噪声的射频信号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抑制耦合光电振荡器的偏振噪声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型偏振稳定耦合光电振荡器,分别采用EDFA和SOA两种光放大器,对该偏振稳定耦合光电振荡器展开实验研究,分析两种耦合光电振荡器的性能和区别。围绕上述两种(?)型偏振稳定耦合光电振荡器展开理论及试验研究,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
无机固体发光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照明、信息显示以及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稀土发光材料因其特殊的电子层结构,具有发射线清晰、发射通道丰富、色纯度高、合成方便、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稳定性好的稀土离子掺杂发光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稀土掺杂的钛酸盐(La4Ti3O12)、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下一代计算设备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特别是在设备性能和制造领域,例如密度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功耗的降低,灵活性,多功能性,可扩展性,成本效益。由于传统的硅基器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下一代器件的功能,主要集中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有机半导体,二维材料,等等。尽管基于这些技术的器件已经显示出优异的特性,但是在优点和相关缺点之间总是存在权衡。有机-无机
目的:探讨3D技术辅助垂体瘤手术治疗和临床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1.打印3D垂体瘤模型:在医院神经外科招募5例垂体瘤病人,每名病人均在本院影像科完善脑动脉CTA和头颅核磁检查,获得病人的影像数据,然后将原始影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3D重建软件Mimics 21.0中,经阈值比对、编辑蒙版、智能填充、布尔计算、平顺光滑蒙版、配准融合等3D模型重建步骤,重建三维数字化垂体瘤模型,保存为STL文件并
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促使着各种新型材料的产生,其中烧结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封装材料,相较于传统焊点材料具有高导热性、导电性、优良延展性、润湿性和粘塑性等,因此可以替代传统焊料逐渐发挥作用。但由于烧结纳米银出现及应用的时间不长,其力学性能研究并不充分。同时随着电子封装行业的不断发展,焊点材料服役时的有效尺寸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而测量此类材料力学性能需要用到纳米压痕测试技术,但对试验得到的载荷-位
随着5G时代的到来,计算任务的复杂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导致对计算机的存储密度和功耗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方案来解决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忆阻器由于可以将存储和计算集成为一个单元,并在高效能和硬件开发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吸引了大家的关注。然而忆阻器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首先,随着简单氧化物研究的逐渐成熟,研究人员开始选择性能更优异的二维金属氧化物材料,并且未来忆阻器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制造
中草药成分众多,基质复杂,在对其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时,样品基质不仅容易对分析仪器造成污染,而且会影响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对这类复杂样品在进行分析前要进行前处理。固相萃取法(SPE)是最具优势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但是传统的SPE吸附剂作用机制较为单一,对复杂中草药基质中的目标成分选择性不强、萃取效率相对较低。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引入到功能化整体材料
酶固定化不仅要提高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还应最大程度保留甚至提高酶的活性。为了提高固定化酶性能,我们采用环氧交联剂交联封装固定化酶,将酶封装在载体表面的“分子笼”中,使得酶分子既能牢固固定,还能很好的保持其天然构象。实验首先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磁性微球,并对表面进行功能化:聚乙烯醇(PVA)接枝和巯基修饰,之后将其作为载体吸附褶皱假丝酵母脂肪酶(CRL),最后通过PVA链交联将酶封
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慢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用于治疗的药物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开发合成新的药物成为热门研究领域。本文针对该病的治疗靶点乙酰胆碱酯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吡嗪衍生物。本文设计合成了12个吡嗪酮衍生物14个吡嗪-2-酰胺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NMR和MS波谱等方式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确证,然后利用Ellman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在体外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
目的:碳纳米纤维(CNF)材料由于其强度高、密度低、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良好,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材料领域。碳纳米纤维材料还具有弹性模量大、表面积大以及植入生物体内几乎不与被植入部位周围组织发生反应等优点。但碳纳米纤维作为植入物植入体内后呈惰性,几乎不与周围组织发生反应。碳纳米纤维作为植入材料植入体内后,为了使碳纳米纤维材料更好地与被植入部位相结合,将碳纳米纤维与其他材料复合制成复合材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