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型时期城市更新问题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城市形势的变迁、市场利益的追逐、城市形象的改善每每需要城市作出回应,新陈代谢式的城市更新正是上述议题的微观表征.同时,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法治的缺失与遗漏、个体对利益财产的捍卫、更新改造的实施困难等等使得城市更新的关键已不是对技术方案的评价,而更在于使相关主体的利益得到均衡.论文首先通过中国城市更新的时间(历史演变过程)与空间(个案实证)两条主线分析中国转型时期城市更新的特征("存在是什么")与问题原因("存在为什么"),试图以此解释城市更新的现实行动,并指出行动背后的真实"约束条件";然后,阐述了中国个人、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以及现代性转型,结合发达国家现代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指出中国城市更新在转型时期的"价值理性"("应该是什么")不可忽略或缺失,城市更新健康理性与否取决于中国现代城市秩序的理性建构程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应该怎么办"),通过政策与行动方法修正不利约束,探讨中国城市更新在转型时期应关注的重点议题.该文的结论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和个体意识的日益觉醒,仅靠"自上而下"动员式的城市更新难以取得社会中个体的自愿认同.同时,城市更新实施的顺利与健康与否还有赖于法治社会的建立与调节,过分的法制与应急的政策往往使得城市更新要么缺少社会性与有效性,进而进入形式主义的误区;要么缺乏长远性与综合性,成为城市建设短期行为的工具.城市更新的有效程度还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契合与配套密切相关.并且,对于城市更新的决策与实施理性唯有从其立项到实施过程加以考量,这又有赖于适当的制度设计与激励安排,即城市更新的价值目标需要制度来保障,既需对城市更新的程序与过程进行规范,又要寻求相关主体利益代言人,在制度框架内协商对话,以至利益均衡.
其他文献
为了使居住区步行商业街的建设在城市空间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居住区步行商业街的发展历史,在限定居住区步行商业街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的社会动力.其次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到来,城市建设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城市的自然禀赋及文化特征不断被城市建设的大潮所淹没,导致城市特色的逐渐隐退和消失。如何摆脱“千
大学及其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传统的著名大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历程,即使是现代高速“催产”出来的优秀大学,也一样有它自己的生长周期,而如何建构一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被称为“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它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广泛关注,依托秦岭北麓“72
文章首先对现代城市街道的基本构成状况和布局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具有交通性功能的街道,即交通性道路空间与人行空间等多元空间复合的街道模式,是现代街道的主要形式之一,并由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建筑在我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我国的医疗机构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这样的难得的机遇,迎接
作为城市人工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过渡地带,城市滨水步行带是人们摆脱繁忙的城市生活寻找自然气息的一个出口.无论对于市民还是游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活动场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
目前,在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找回城市和建筑的个性特色,这已引发了建筑创作的多元化思考。对建筑象征文化的研究就是这类思考的一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给建筑创作
城市照明使得人们的活动时间得以延迟到夜间,并且通过人们视觉的感知将城市环境有意识的照亮,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设计光亮”的艺术。城市照明塑造了新的城市环境,为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当今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实施空间引导,基础设施,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此发展建设过程中,人口密集地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