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离散词概率信息的蒙汉神经机器翻译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革新,机器翻译技术的研究步伐也不断向前迈进,神经机器翻译在蒙汉双语平行语料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蒙古文构词形态复杂,语料规模较小,使得神经网络不能充分学习到蒙古文语言特征。本文结合蒙古文语言特点和蒙汉机器翻译研究难点,提出将统计机器翻译的离散词概率信息以及外部词典计算的离散词概率信息融合到神经机器翻译来提高蒙汉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首先,针对语料的数据稀疏问题,本文对形态复杂的蒙古文语料进行形态分析,重点对格的附加成分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格处理,并且根据不同模型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格处理方法。通过实验证明,在不同的模型中选择不同的蒙古文形态分析方法对语料进行处理可以提升蒙汉机器翻译的译文质量。其次,针对神经机器翻译很难准确的翻译低频词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将离散词概率融合到蒙汉神经机器翻译的方法来缓解低频词翻译译文质量较差的问题。最后,针对如何获取和利用外部资源(如词典等资源)来提高翻译译文的质量的问题,本文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理校正了一定规模的蒙汉双语词典,并且将蒙汉双语词典信息贡献给蒙汉神经机器翻译从而提高机器翻译译文的质量。最终的神经机器翻译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统计机器翻译离散词概率的译文的BLEU值达到34.53,格处理使译文的BLEU值达到35.72,融合混合离散词概率(加入词典信息)的译文的BLEU值也有所提升,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蒙汉机器翻译的问题。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动机类型?直是?语习得研究的热点话题,因其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且研究结果对?语教学法的设计和相关理论的发展有巨?作?。前?对于中外学?学习第?门语?已经做了丰富且有效的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个国家的?种外语开展的,?较两国学?学习外语的动机差异涉及较少。本研究基于三种常?的动机类型理论(Gardner学习动机理论,Ryan和Deci的?我决定理论以及Zoltán D?rnye
液体燃料作为化石燃料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塑料和橡胶等工业生产中,伴随其产生的液雾爆炸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对液雾爆炸机理的研究对改善设备、事故预防具有重要的
股价暴跌现象不仅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更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这一金融异象的研究早已成为投资者与学者热切关注的话题。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一类特殊的投资者,在促进我国创业型企业成长发展上功不可没,同时对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影响也日益重大。但目前鲜少有文献从风险投资机构的角度入手,研究其在投资环节及退出环节对创业企业股票市场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关注的首要问题是:风险资本在投入企业的过程中
将高速图像采集设备与光测力学相结合的高速光测力学方法,是研究冲击、爆炸或失稳破坏等高动态过程中材料或结构力学行为的一种重要实验手段。一些情况下,如进行三维变形测量
近年来,伴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10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创业板,不仅为我国创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为风险投资这一新型金融中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企业为上市目标而进行的改制阶段大量引入风险投资机构。由此,风险投资通过被投资企业成功上市来获得超额收益。近年来,风险投资倾向于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进行投资,比如Pre-IPO投资,以便投资后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ndroid应用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而其中的恶意软件数量也随之增长。如何有效的检测出隐藏在正常应用中的这些恶意应用,为用户提供有效的鉴别信息,已
唐·伊德作为后现象学技术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其多元、具象的视角描绘了经验转向下的技术现状,完成由纯粹现象学研究到后现象学体系的搭建,对技术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伊德的技术现象学,本文把握住伊德将技术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点对其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并结合当下技术实践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本文首先介绍伊德技术哲学的理论渊源,早期伊德着重于“做”现象学,将胡塞尔、梅洛·庞蒂、海德格尔
微操作机器人系统是指能够在微米尺度下实现高精密操作的机器人系统,它的出现为电子、材料、先进制造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目前,人体组织、器官的衰竭
电子管风琴是一架既有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的乐器,它既是管风琴的传承者,也是随着科技进步潮流发展的主流电子乐器。它是一种依靠电子模拟发声技术将各种乐器整合为一体的现代乐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一个人用它进行演奏就能模拟一组交响乐队、电子乐队或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电子管风琴改编曲在电子管风琴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三桔之爱》组曲就是改编曲中比较经典的一首。该作品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一首极具表现性的由歌剧改编
卡尔·玛利亚·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也是19世纪浪漫主义初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他为浪漫主义时期歌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中总共创作了七套单簧管音乐作品,对单簧管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贝拉·科瓦奇不仅是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同时还是著名单簧管演奏家。他通过模仿九位音乐巨匠的作曲风格及写作手法,创作出《向大师致敬》这部无伴奏作品集,其中的《向韦伯致敬》是最脍炙人口的单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