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卤素钙钛矿基光电探测器的设计和应用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探测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它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可分析电信号,在环境监测、工业控制、智能遥感、精确制导、健康医疗等重大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半导体材料作为光电探测器的核心,其开发和升级对推进光电探测器升级和产业更新换代有关键性意义。近些年来,具有高效光电转换、高色纯度和量子效率、以及低成本且简便的液相制备方法的卤素钙钛矿迅速成长为一个明星材料体系。卤素钙钛矿拥有多变可调的晶体结构,拥有丰富的衍生子体系。其中,二维卤素钙钛矿凭借独特的优势(包括形貌各向异性、维度可调特性、良好的稳定性等)脱颖而出,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光探测器等光电器件应用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进一步了解二维钙钛矿材料体系,从而推进二维卤素钙钛矿在光电探测器中的实际应用,需要对二维钙钛矿材料家族的独特性能、合成方法及其合适的光电探测器应用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二维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的柔性光探测器。首先制备了二维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并且研究了其相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随后将二维形貌的钙钛矿CsPbBr3纳米片作为有源层,并利用常见的写字用纸作为衬底,用铅笔绘制了石墨电极,构筑了高效低成本的柔性光探测器。在相对低的偏置电压下(9 V)得到了很高的外量子效率(EQE)和响应度,分别为485%和2.1A W-1。纸衬底、石墨片电极和纳米片有源层都具有机械柔性,使其在器件弯曲时依然保持其功能性。本工作也对光探测器的柔性、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做了研究。最后,得益于简单且可重复的制备工艺,通过绘制电极阵列得到了一个整合的光探测器阵列,并以此得到了清晰的成像照片。(2)基于二维钙钛矿CsPbCl3的紫外光探测器。首先通过一种间接的二维层状钙钛矿中间相协助合成方法合成了二维钙钛矿CsPbCl3纳米片,从而解决了Cl基钙钛矿前驱体溶解性差导致的难以液相制备的问题。将溶解性更好的Pb Cl2与质子化的十八胺(OA+)反应,合成了具有二维形貌的Ruddlesden-Popper结构钙钛矿。随后将乙酸铯(Cs Ac)引入上述纳米片胶体溶液中,利用Cs+与OA+之间的置换反应,将Ruddlesden-Popper中间相钙钛矿转变成CsPbCl3,同时保留其二维形貌,从而合成了二维CsPbCl3纳米片。基于光电性能优异的CsPbCl3纳米片构筑了基于商业化电极构筑的平面探测器,展现出极好的探测性能,其中响应度高达3.64 A W-1(光强为1μW),线性动力学范围高达107 d B,并展现出极好的湿气稳定性和光稳定性。(3)基于准二维层状卤素钙钛矿的水下光电探测器。提出了一种具有优异水稳定性的二维层状卤素钙钛矿体系,介绍了相应的光电探测器在全光谱水下光通讯应用中的优势。该二维层状钙钛矿体系具有强疏水性,即使完全暴露在水下也展现出良好的光电特性。同时,绝缘性的长链烷基胺极大地降低了器件的噪声,使光电探测器拥有很强的弱光探测能力。通过维度调控,可以使二维卤素钙钛矿产物的光响应覆盖整个水的透射波段(<800 nm),从而实现全光谱水下光通讯应用。(4)基于二维层状钙钛矿优化的铅-锡钙钛矿CsPb0.5Sn0.5I3:PEA2Pb I4近红外窄带探测器。利用二维层状钙钛矿在多晶薄膜制备时的取向性生长的特性,将二维钙钛矿PEA2Pb I4作为添加剂,改善了三维钙钛矿CsPb0.5Sn0.5I3多晶薄膜的结晶性和薄膜覆盖性,实现了高性能的近红外探测器。特别地,探测器的带宽和检测极限可分别达到543 k Hz和0.33 n W,并且具有极低的噪声电流(1.65×10-13 A Hz-1/2)和极高的比探测率(5.4×1014 Jones)。同时设计了精密的全介质光学微腔(NPB/(Li F/NPB)~5/Li F/Li F/(NPB/Li F)~5NPB),将其搭载在上述红外探测器上,构筑了半高宽小于50 nm的窄带近红外光探测器。最后探索了该光探测器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数控机床是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的基础装备,寿命预测是健康管理和维修维护的基础与关键。面向数控机床研究基于运行工况信息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最小化机床故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提高机床的使用寿命及可用度。在故障相关性分析基础上考虑故障多步扩散、组件故障概率,基于超图理论计算故障传播扩散系数,构建了数控机床故障传播扩散模型以描述故障传播机理;结合模型拓扑结构属性建立综合故障风险模型,计算路径故障风险以
TiAl合金由于其密度小、比强度高、良好的抗氧化性、抗蠕变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经过近四十年的大量研发活动,TiAl合金已经从最初的实验室试验阶段发展为新型轻质结构材料,并最终找到了它们的应用。然而,TiAl合金较差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强度等缺点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但通过定向凝固或晶种法制备出的全片层TiAl单晶(Polysyntheticallytwinned,PS
近年来,有机-无机金属卤素钙钛矿材料快速兴起,在多个方面改变了光电子学的研究现状。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如低缺陷浓度、带隙可调谐、高缺陷容忍度、高载流子迁移率、长载流子寿命以及长载流子扩散距离等,使钙钛矿材料在光伏器件、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展示了优异的性能。钙钛矿材料形貌多样(如:多晶、单晶、量子点、纳米线等),但是在光电器件中应用最多的是多晶薄膜和单晶薄膜,多晶薄膜因其制备工艺简单且可大面
逆变器的并联运行是逆变电源供电系统由集中式供电向分布式供电的发展趋势。逆变并联技术是实现高可靠性、高冗余性及高可扩展性交流电源系统的技术基础,同样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总结现有国内外逆变器并联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逆变并联系统在不同工作场合的关键技术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系统不均流度和输出电压总谐波失真度(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简称
本文针对脉冲激光辐照光学材料的烧蚀与改性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围绕激光参数、材料性能和约束环境等关键因素,研究了激光诱导的自组织微纳米结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探索了这类微纳米结构在微纳光子学中的应用。利用金属铬薄膜作为辅助吸收介质,开展了纳秒激光对硅晶体进行正面干法刻蚀(LIFE)的研究,讨论了作用激光的能量密度、脉冲个数、以及薄膜厚度和表面改性层对蚀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射激光能
人参皂苷是具有生物活性的人参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并在癌症、糖尿病与高血脂等疾病治疗中显示较好的功效。主要人参皂苷Rb1、Rb2、Rg1、Re、Rf、Rc与Rd的丰度较高,约占人参皂苷总量的80–90%,但由于其分子结构中所带糖基较多,分子量较大,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红参是人参根部经过蒸煮晾晒得到的加工产品,富含多种稀有人参皂苷,这些稀有人参皂苷是由主要人参皂苷在人参加工过程中发生去糖
锂硫电池凭借1675 m Ah g-1的超高理论容量及对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新一代电池体系之一。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成功实现电池的实用化是科研工作者的一致目标。在实用化过程中,锂硫电池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以高负载条件下锂离子传输困难导致的实际容量偏低以及负极侧锂枝晶无规律生长导致的循环下降与安全问题最为突出。一方面,随着负载的增加,正极侧的厚硫电极使得离子传输受阻,造成
钛由于其较高的比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与生物医疗领域,但是其较低的工程强度限制了钛在工业上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引入合金元素实现钛的合金化,能够结合固溶强化与析出强化显著提高材料强度,但是会降钛的耐腐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使用剧烈塑性变形手段能够在不改变材料成分的前提下,结合位错滑移与变形孪生这两种塑性变形方式,通过形变强化与细晶强化改善
为有效获取外界信息,人类的视觉系统能够利用自身的视觉注意机制,从海量输入信息中有选择地获取有意义信息。受到选择性注意机制的启发,显著性检测使用计算机视觉算法来模拟人类的这种视觉特性,其研究分支显著目标检测旨在找出一幅图像中最吸引人的区域。作为一种减少计算量的预处理操作和提升算法性能的方式,显著目标检测可以应用于许多视觉任务中,如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和医学影像处理等。近年来,基于图的显著目标检测方法以
第一部分 Gd-EOB-DTPA增强MR影像特征对增殖型肝细胞癌亚型的识别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增殖型及非增殖型肝细胞癌的Gd-EOB-DTPA增强MR影像特征,探讨各影像学特征与增殖型肝细胞癌的相关性,评估相关影像学特征对预测增殖型肝癌的诊断价值,以便在消融治疗前筛选出预后差的肝癌亚型,指导消融治疗决策的制定。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接受肝切除术病理结果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