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湿水凝胶的制备及其空气取水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淡水资源匮乏或淡水污染问题,为了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供水需求,目前人们主要采用集中供水。但在沙漠、海岛、山区等特殊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经济成本等原因,难以实现集中供水。大气水是易被忽视的可再生水源,若能获得大气水,亦可缓解这些特殊地区的供水压力。目前最成熟的空气取水技术是表面冷却技术,但其产水效果不稳定,且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是利用太阳能从湿润的空气中获得淡水,无需大量消耗其他能源,适用范围广,无毒无害,使用灵活,在非常规供水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首先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孔隙丰富且亲水性强的聚丙烯酰胺/聚吡咯水凝胶,再将冷冻干燥后的水凝胶浸入氯化钙溶液中负载吸湿盐,赋予水凝胶强大的吸湿性能。该方法制备出的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湿水凝胶(PAM-PPy-Ca Cl2)具备优异的吸湿、保水、光热性能,可从较大的空气湿度范围内吸附并保存水分,并可仅在太阳能作用下释放水分,洁净环保,满足吸附式空气取水材料的要求。经空气取水性能测试分析,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湿水凝胶具有优异的集水性能。通过改变材料制备过程中聚丙烯酰胺(AM)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光热剂、吸湿剂的浓度,分析各组分用量变化对复合吸湿水凝胶的空气取水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复合吸湿水凝胶的最佳制备条件。其中集水性能最优的复合吸湿水凝胶的载盐量达到13.4g/g,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RH)为90%的环境下进行九小时的水吸附实验,吸附水量可达到190.43%。在光照密度为1k W/m~2的太阳能模拟器下进行三小时的水释放实验,可释放84.11%的吸附水。通过控制实验环境条件发现,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复合吸湿水凝胶的水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小,但环境湿度越大,复合吸湿水凝胶的水吸附速率越大,总吸附水量越大,光照强度越大,复合吸湿水凝胶的吸附水释放的越多、越快。最后,为了实现从空气中收集淡水,设计了一个基于聚丙烯酰胺基复合吸湿水凝胶的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系统,并进行了户外实验与出水水质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空气取水系统在自然环境中集水效果优秀,且系统出水水质良好。此外,还通过水凝胶老化测试与材料制备成本预估,进一步证实了该空气取水系统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液化天然气以热值高、易于储存输送的优势,通常被作为偏远城镇主气源的最佳选择。液化天然气需要在LNG场站中经过气化并达到一定温度以上,才可以通过城镇燃气管网输送至用户。因无需额外的能量消耗便可气化液态天然气,空温式气化器备受LNG场站的青睐。由于缺乏对空温式气化器气化机理的深入研究,LNG场站气化能力难以精确描述或定量优化,设计人员在进行场站气化系统选型及配置时缺乏参考依据,给LNG场站带来供气可靠
中国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震后损伤调查对于结构修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震后结构损伤调查方法为目视检查,工程师根据规范评估结构损伤的严重程度。虽然该过程有效,但是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且评估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安全状态,但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一般用于监测结构早期损伤的动态特性,而损伤调查往往针对于震后结构的损伤评估。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计算
随着清洁取暖改造工作的深入推进,空气源热泵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其应用形式逐步丰富,现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应用。而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对家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控制优化的研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模拟对家用空气源热泵启停及流量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在保证室内供暖要求的前提下,找出降低系统耗电量的控制策略。本文首先建立了空气源热泵机组仿真模型,并探究了室外温度、压缩机频率、回水温度和热水体积流量等因素对空
精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将物质提纯的重要操作单元,提高精馏系统的效率、降低精馏过程的能耗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作用。热泵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手段,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常规的精馏系统与热泵系统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间接式热泵精馏系统,该系统的塔顶冷凝器和塔底再沸器分别作为热泵的蒸发器和冷凝器,通过消耗电能驱动热泵压缩机,使整个系统稳定运行。与常规的连续精馏系统通过消耗蒸汽和冷却水
塔式起重机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塔机施工时,吊重会摆动,既影响效率又有安全隐患;控制塔机回转、变幅、起升机构单独顺序运动,控制简单,但是效率低;风载会加剧吊重摆动,甚至失控,必须停工,耽误工期。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塔机仅变幅运动和回转变幅复合运动的定位防摆控制,而且不考虑风载影响。本文从有风载以及回转、变幅、起升机构协同运动的角度,研究塔机强耦合非线性系统的定位防摆控制,从而提高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有效劳动力在逐步下降,人力成本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工业生产的工件体积及重量都变得越来越大,单单靠人力或者是恒速提升产品比如电动葫芦来完成搬运、对位及装配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生产的需求,因此智能平衡吊这种机电一体化产品应运而生,它被广泛的用于搬运装配工作。智能平衡吊抛弃了原有提升工业产品的遥控恒速的设定,而是采用操作员与把手或者是操作员与负载直接接触的方式,可以实现任意
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建筑物倒塌、房屋坍塌这样的直接灾害,还有由于地下岩土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的间接地震灾害。因此离心机振动台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研究岩土动力学及防震减灾的重要试验设备。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离心振动台为基础开展研究。液压离心振动台是将振动台安装在离心机转臂末端的吊篮上,通过产生高离心加速度来模拟深层岩土的受力环境。由于离心机装机容量有限,作为反力基础的
目前,对城市建筑群影响大气边界层动力特性的研究大多围绕建筑群水平绕流问题展开,针对建筑在竖直方向上对来流风形成阻碍和拖曳作用的研究非常欠缺。同时,目前已开发的城市冠层模式绝大多数为一维均一化冠层模式,无法将建筑群高度非均一性对通风特性的影响反映到计算结果中,这导致了对竖向通风廊道的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建筑环境专业,结合城市气候、规划设计等专业的相关研究,针对高度非均一建筑群深入研究其竖
冻胀主要发生在寒区工程里供水充足的冻结细粒土壤中,土体往往会受到土体中细粒含量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冻胀,从而对季节性冰冻地区的公路、建筑基础、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伤害。了解饱和级配土壤冻融过程的变化规律,构建可用于模拟饱和级配土壤冻结过程的综合模型,开展开放系统下颗粒级配对饱和土壤冻胀特性影响的研究,对寒区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两种确定粒径大小的石英砂粉做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细粒含量的掺配,
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残留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风险问题,特别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残留于城市饮用水系统中对饮用水生物安全性造成威胁。传统城市供水厂净水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能力有限,不仅会导致出厂水中抗性基因残留,更有通过与管网生长环复杂的交互作用引起管网抗性基因污染风险的趋势,许多实验表明抗性基因经过供水管网后浓度反而有所增加,但对供水管网中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供水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