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骨桥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一项纵向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脑脊液蛋白改变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我们的医疗技术尚不能逆转AD的疾病进程。近年来众多关于AD疾病修饰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大多已处于AD进程的中晚期,这部分患者早已错过了取得药物干预治疗获益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众多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AD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可以利用保护因素并控制危险因素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因此,应该有更多的研究致力于痴呆的早期诊断及对疾病的发生及发展预测等方面,从而做好AD防治工作。先前研究发现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不管是在动物还是人类A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OPN是否可以作为A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倡议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中的人群。经过严格的筛选后,本研究纳入了305例含有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OPN数据的样本(其中包含了91名认知正常者(Cognitively normal,CN)、149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和65名AD患者),350例含有血浆OPN数据的样本(其中包含了58名CN、194名MCI患者和98名AD患者)和199例含有神经影像学数据的样本(其包括82名CN及117名MCI患者)。本研究把AD临床诊断和生物标志物结合起来,将人群分为AD、MCI+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阳性(MCI Aβ+)、MCI+Aβ阴性(MCI Aβ-)、CN Aβ+及CN Aβ-组。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在连续变量的组间比较时,对于正态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并利用协方差分析,在校正年龄、性别、APOEε4基因携带情况及受教育年限等的影响因素之下,来分析OPN浓度在各诊断组之间的差异。对于OPN与AD核心生物标志物关系的研究,首先用Spearman’s相关分析初步检验OPN与CSF Aβ42、t-tau、p-tau及海马体积的相关性,然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进一步检验OPN与基线CSF中Aβ42、t-tau、p-tau和海马体积的关系。本研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计算校正后的CSF Aβ42、t-tau、p-tau和海马体积的纵向变化率,再进一步与OPN进行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在CN Aβ-、CN Aβ+、MCI Aβ+、AD及MCI Aβ-组中,年龄(χ2=1.7861,P=0.7750)、文化程度(F=0.839,p=0.501)以及性别(χ2=9.487,p=0.0500)等因素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OEε4携带情况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4.924,p<0.001)。CSF OPN浓度在AD(F=12.329,p=0.0006)及MCI Aβ+组(F=12.291,p=0.0006)均高于CN Aβ-组,而在MCI Aβ-(F=1.974,p=0.164)及CN Aβ+组(F=3.451,p=0.0667)的CSF OPN浓度与CN Aβ-组的CSF OPN浓度相比无显著差异。在横向研究中,非痴呆人群中CSF OPN与CSF Aβ42水平呈负相关(r=-0.2651,p=3.183×10-5),与CSF总tau(t-tau:r=0.5274,p=2.2×10-16)及磷酸化tau(p-tau:r=0.3086,p=1.086×10-6)水平呈正相关。在各亚组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纵向研究中,非痴呆人群中CSF OPN水平与CSF Aβ42(r=-0.1285,p=0.0370)、CSF t-tau(r=0.3146,p=6.511×10-7)、CSF p-tau(r=0.2714,p=2.011×10-5)以及海马体积等变化率(r=-0.151,p=0.0337)相关。同样在亚组分析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血浆OPN与上述A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分析中并没有发现显著性。结论:CSF OPN在AD的早期阶段升高,而且与AD早期病理改变相关,因而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CSF OPN可能是AD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这些发现支持CSF OPN具有监测AD病理进展和改善预后的潜力。该生物标志物可能对临床研究、药物开发等临床实践起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证明: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优于单一的静脉镇痛,但其在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静脉镇痛与“金标准”硬膜外镇痛在腔镜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46
目的:心血管事件是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I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经我院MRI检查初次诊断为IS,并且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超声引导下芒针针刺腰丛以及坐骨神经干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超短波联合超声引导下芒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即时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近两年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纳入标准:患者出现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经CT检查、X线检查和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地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
目的:目的:Mircro-rna(以下简写为miR-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miR-126与胃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本研究将利用稳定表达miR-126的乳腺癌细胞系研究mir-126的生物学功能以期更深入探讨miR-126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靶点。方法:(1)用RTQ
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在我国多发,根据AIS患者的发病时间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选择机械取栓这一血管再通治疗手段对其进行救治,机械取栓治疗后颅内外血管的连续监测对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预防卒中再发作至关重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无创、价廉、易操作,与既往TCD研究相比,我们选择的研究人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纳入于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因大血管急性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接受桥接治疗(支架机械取栓前施行静脉溶栓)的患者,根据桥接治疗后是否予以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
目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病理性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研究表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作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与VSMC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Piwi-interacting RNAs(piRNAs)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证明在包括心血管等多种疾病中发挥潜在
目的1.构建适用于学龄期白血病儿童的团体游戏干预方案。2.探讨团体游戏干预在学龄期白血病儿童心理社会功能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试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儿科学龄期的白血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年8月到2020年1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20年5月到2020年10月入院的患儿纳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
目的:旨在通过对中国患者使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Medial Povie prosthesis,MP)与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Stabilized prosthesis,PS)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中远期的临床效果的研究,使临床医生选择假体时有更多依据,同时研究现有血清炎性标志物对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
目的: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百分之一。目前应用抗癫痫药物能对绝大多数癫痫患者有效。但约1/3患者仍对抗癫痫药物不敏感。其中颞叶癫痫作为最常见的难治性癫痫,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癫痫研究的热点。神经系统常见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通过脑内的γ-氨基丁酸受体作用达到其功能。在抑制颞叶癫痫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驱动蛋白家族成5A(KIF-5A)在成年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