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低速机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喷雾可视化实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海洋运输业的蓬勃发展,由船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对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降低船舶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方法,可以减少90%甚至更高的氮氧化物排放,在部分管控较为严格的海域行驶的船只基本都采用此种方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的性能受尿素水溶液雾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针对尿素水溶液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尿素水溶液物理性质与水相似,为了避免尿素挥发性和腐蚀性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实验中用水来代替尿素水溶液。本次研究采用气助式尿素喷嘴,利用自行搭建的直接摄影实验平台,获取喷雾纵截面的宏观分布图像,通过MATLAB对所获取的喷雾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其喷雾锥角的具体数值,并对3种静态混合器(旋转叶片式、交叉叶片式、渐缩叶片式)的扩散效果进行比较;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Phase Doppler Anemometry,PDA)分析测试平台获取喷雾不同测量点处粒子的直径和速度,探究不同喷射水压和喷射气压对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喷雾的初始流动形态并不规则,在喷射气流和外界环境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喷雾形态达到稳定,此时喷雾中心区域由小粒径的水雾构成,喷雾边界处产生更多的褶皱,与环境气体的混合效果增强。随着喷雾的发展,喷雾的锥角会经历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过程。提高喷射水压,喷雾锥角略有增大,喷雾在气流作用下的雾化效果变差,大粒径液滴数量增多。提高喷射气压,喷雾锥角略有减小,气流作用下的雾化效果变好。与无混合器相比,添加混合器后,喷雾扩散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旋转叶片式混合器对喷雾扩散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渐缩叶片式,最后是交叉叶片式。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实验中,绝大多数粒子的粒径都在30μm-90μm内,80%左右的粒子粒径在100μm以内,说明喷雾粒径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在相同的横截面上,位于各截面中心区域测量点的速度在25m/s左右,但当测量点远离中心区域时,液滴的速度会逐渐减小,液滴的粒径也会随之增大。在被测范围内,沿喷雾轴线方向,随着测量点逐渐远离喷嘴,液滴的速度也逐渐减小,同时喷雾液滴直径有变大的趋势。提高喷射水压,喷雾各截面的粒径增大,速度略微减小;提高喷射气压,喷雾粒径减小,速度增大,雾化效果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水电是清洁能源,中国的水电蕴藏量丰富,为了开发使用丰富的电力资源,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将水资源转换为电力资源,且环保经济。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在水电站厂房的设计研究阶段,将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到水电站厂房的模拟计算已经非常广泛,国内普遍采用ANSYS等软件对水电站厂房的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虽然有限元建模已经非常普遍了,但是厂房结构是空间组合结构,构件类型多、不同部位结构尺寸差异大,采用
融冰季节时天然浮冰表面、底面和侧向融化共存,三者融化速率是底面大于侧向,侧向大于表面。而且浮冰尺寸越小,侧向速率占比越高。为了解决将小尺度浮冰块尺度指标计入融化参数化方案,在低温环境实验室无辐射、无流速、控制气温和水温条件下对天然海冰和人工冻结淡水冰的圆盘试样,开展了不同初始水温和不同初始直径的圆盘试样融化过程实验。为获得表面融化的观测结果,尝试了不同观测技术,研究了使用Kinect红外光技术来观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化石能源有限且其消耗会引起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有存储丰富、清洁无污染、分布广泛等诸多优点,将在未来维护绿色生态环境、完善能源结构、减缓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海上风力资源尤为丰富,适合发展海上风电,海上浮式风机具有着广阔的前景,对其进行设计与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当前先进水平的平台设
随着我国筑坝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批以小湾、溪洛渡、锦屏一级等为代表的高混凝土拱坝已经或将要建成使用,这些高坝大库,技术指标多已超出了现有规范和标准,整体稳定问题十分突出,运行过程中又可能遭受特殊荷载、极端气候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大坝安全运行面临严峻考验。变形作为反映高拱坝工作性态较为直观的效应量之一,加强高拱坝变形性态及其安全监控模型研究,是支撑高拱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已有工程经验,工程问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陆地资源日渐枯竭,海洋成为了油气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的主要区域。在南海海域,由于地形复杂,水体层化特征明显,内孤立波普遍存在。内孤立波往往振幅较大,携带能量较强,持续时间久,传播过程中会诱发突发性强流,严重时会导致钻井平台的大幅运动,因此对于海洋工程结构存在巨大威胁。本文研究内孤立波在斜坡地形上传播过程中的变形及流场变化情况,
近年来,随着土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水利工程中的大坝等水工建筑物,地震和其他荷载将会严重威胁到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如果中上游的大坝由于荷载遭到破坏,那么将给下游的人民和财产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因此,大坝混凝土在强震作用下的运行状况的评价研究与损伤监测是防灾减灾和水工结构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压电陶瓷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形状
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重力坝由于水化热的影响,其温度场时空分布不均匀,自身变形不协调,同时受基础约束,易产生自身约束应力和基础约束应力。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就可能导致坝体产生裂缝,因此混凝土坝施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温控防裂。混凝土坝体的材料分区实质上就是一种减少坝体水化热温升的温控措施。近年来一些中小型混凝土重力坝新建或除险加固工程在分区材料的选择上有逐渐提高混凝土标号的趋势,因此
微型自驱动装置是指不需要使用外加电机就可以运动的微型装置。由于微型自驱动装置在污水处理、清除油污、运动监测、靶向给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研究。目前自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有气泡驱动和泳动驱动两种方式。但这些自驱动装置都需要使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或者需要外部供给热能或者电能,这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大大限制了自驱动装置的应用。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驱动微型装置,这种驱动装置使用
极地地区有着丰富的资源、极高的科考价值以及显著的战略地位,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造成的冰川加速融化,为极地地区的新航道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极地地区冰下水声传播特性的研究,是开展极地海域科学考察的基础之一。因此,研究极地环境的水声传播及其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极地冰下水域的声速梯度呈正梯度变化以及冰水界面的存在,声线的水下传播在这一特殊声场环境下变得复杂,使其声场建模及预报变得困难。本文基于射线理论并结
地球约三分之二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但仅少数海域被深入探索。气候变化、环境异常、资源勘探、国家安全等问题都引发了对无人船(USV)的强烈需求。个体导航信息的准确性是无人船导航与编队的基石,而传统的惯性、地磁导航存在误差累积、易受干扰的缺点,难以在复杂的水上环境中获得精确稳定的航向、位置信息。因此,融合其他传感器信息辅助提升导航性能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偏振光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定向导航传感器,已被应用于无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