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显现文学名著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其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衍生作品。这些作品虽然成就和影响力不及原作,但却与原作之间形成了"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从而形成以原作为核心的一大文化风景。在这道风景中,以小说名著为核心产生的衍生作品最为亮丽,《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即为其中的一束奇葩。  本论文之所以选择"《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立论根据有两点:其一、《聊斋志异》问世不久即流传开来,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仅在清代,其衍生作品数量就已颇具规模,并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且一些衍生作品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的《谐铎》、王韬的《淞隐漫录》、钱惟乔的《鹦鹉媒》传奇、李文瀚的《胭脂舄》传奇等,这些作品在整个清代的文学艺术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一席之位,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在小说名著的衍生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典范性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和审美风格,为立足衍生作品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二、《聊斋志异》的衍生作品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台)赖芳伶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吴波的《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刘晓静的《三百年遗响--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等,但大多是分艺术样式的类别或就个别作品进行研究,而《聊斋志异》衍生作品的诸多理论问题却鲜有涉及,全面、系统地综合研究《聊斋志异》衍生作品的专著至今更是付之阙如。有鉴于此,笔者在厘定《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的基础之上,意欲从系统化的整体观照、文化观照、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探讨《聊斋志异》之为母本的衍生条件,并依据艺术样式的不同,分仿作、戏曲、说唱、白话小说四大类进行论述,分别探讨各类衍生作品与原作的复杂关系,将各类衍生作品置于各自产生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结合个案分析,力争全面、系统地把握《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凸显出其自身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论文共分三大部分:绪论、正文、余论。  绪论部分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厘定了"衍生作品"这一重要概念及《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的范围;评述了关于《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确定了主要以社会分析,对比分析,知人论世,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恰当地运用传播学、接受美学、文化研究理论的研究方法来全面、系统地研究《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以达到从系统化的整体观照、文化观照、整体与个案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这些衍生作品的写作目的。  正文部分共分五章:《聊斋志异》之为母本的衍生条件、《聊斋志异》仿作研究、"聊斋戏"研究、聊斋说唱研究、《聊斋志异》衍生的白话小说研究。  第一章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论述了《聊斋志异》之为母本的衍生条件。《聊斋志异》之为母本的内部衍生条件是《聊斋志异》成为了文言小说的典范之作,其典范性主要体现在文人抒怀、史传叙事模式、诗话倾向、幻奇为文、充满魅力的文言写作等五个方面;《聊斋志异》之为母本的外部衍生条件之一是《聊斋志异》在清代的广泛传播。具体表现为清代时期《聊斋志异》即已出现了许多版本、国内亦有了少数民族译本及《聊斋志异》文本远播海外等方面,其广泛传播的客观原因主要有《聊斋志异》契合了古代文人心理、毁誉交加的争议之声、被禁的反作用、插图的促进作用等。《聊斋志异》之为母本的外部衍生条件之二是清代文人对《聊斋志异》的接受。文人是《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他们对《聊斋志异》的接受状况直接影响到衍生作品的创作。清代文人主要从文学鉴赏、实用功利、娱乐、纪实的角度接受《聊斋志异》,这些不同角度的接受与当时的小说观、经世致用和重考据的清代学风及原作本身的情趣性等密切相关。  第二章界定了《聊斋志异》仿作的范围,《聊斋志异》的仿作包括正仿与反仿两类作品,前者如沈起风的《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后者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的清代仿作之主要特征为:浓厚的劝惩意识、仿史的实录品格、谐趣的"意味"、鲜明的时代烙印等。这些特征生成的原因在于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主流小说观、传统的小说"补史"观、文人追求谐趣的自觉意识、自娱娱人的创作心理、时代的变迁等。深入分析了《聊斋志异》仿作对《聊斋志异》的传播、确立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文言小说的典范特征、针对《聊斋志异》的批评、重要的文献资料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以王韬的《聊斋志异》仿作为个案,分析了其仿作所呈现的中国古代小说的新变特征,表现为面对世界的开放视野、对现代科技的崇尚、强烈的民族意识、文言小说的文体新变等方面。  第三章论述了清代"聊斋戏"对《聊斋志异》的正读与误读,正读表现为张扬真情和强化道德教化,误读表现为对现实批判精神的淡化、从"人间"到"仙界"的描写、具有庸俗化倾向。探讨了清代"聊斋戏"改编《聊斋志异》的方法,主要有杂糅多篇或移植"他山之石",强化戏剧冲突,增加底层生活气息,突出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以《胭脂舄》传奇为个案,从创作动机、情理、案头化三方面解读了《胭脂舄》传奇,探讨了《胭脂舄》的创作得失。  第四章考辨了聊斋俚曲的文体,从聊斋俚曲的演出形式、话语运用、回目设置、音乐曲调、时人对聊斋俚曲的称呼五个方面论证了聊斋俚曲当为说唱体。分析了清代聊斋说唱的审美性,主要表现在贴近现实生活、畅情倾向、以赋写曲、强化书场的现场性等。以《聊斋志异》子弟书为个案,分析了《聊斋志异》子弟书处理小说素材的方法,主要有简略化、抒情化、化雅为俗等。  第五章论述了《聊斋志异》衍生的话本小说中的道德强化这一突出特征,其道德强化表现在对《聊斋志异》故事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结构等方面。这种道德强化对小说文本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提高了这些话本小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一定程度地破坏了人物形象的整体性并使某些情节不符合生活的发展逻辑。造成其道德强化的原因在于顺、康以来经世致用之学的盛行、清王朝对小说的严厉的禁毁制度及话本小说本身的发展变化。以《醒梦骈言》为个案,从世俗气浓厚的人物命名、逼真而又重趣的日常生活描写、洞悉入微的世俗心理描写、精彩的世俗语言等方面分析了《醒梦骈言》所具有的浓厚世俗特征。  余论阐述了笔者在研究《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过程中所得出的关于衍生作品研究的四点谫识:衍生作品的产生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衍生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衍生作品自成系统,衍生作品的不平衡性。笔者窃以为,在研究衍生作品时,只有充分考虑到上述几个方面,方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住衍生作品的本质。  本论文通过以上诸方面的考察,是否真正把握住了一些《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的本质呢?笔者感到有点惶恐!但只要对探讨《聊斋志异》的清代衍生作品的本质有所裨益,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至于更加深入细致的高论,只有以俟能者了!
其他文献
已经市人大批准,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上海计量工作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经济生活和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如何更好地宣传贯彻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
林兵,现任职于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主要参展:1994年作品入选第三届枫叶奖国际水墨展并获奖;1999年作品入选首届中国画精作展;2002年作品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2005
《魅力新疆》摄影展已经举办第五届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地域,新疆构筑起了祖国与亚欧联通的桥梁。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文化蕴涵、丰富的民族生态、悠远的历史传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如今,那些带有战争性质的建筑尽皆败落。措森,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一座小城,自古是德意志皇家兵营,二战后这里成为苏军驻德集群司令部所
The research on biomass reduction of Fe2Oa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awdust as reductant.The direct reducing agents in the biomass magnetization process were de
“鲁迅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内涵。毛泽东时代既解放了鲁迅,也在或一时期限制和压抑了鲁迅。鲁迅的辉煌和暗淡,甜蜜和苦涩,深邃和浅薄,偏至
学位
近年来,我们公司对廉洁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于反修为组长,公司中层干部刘潮、张玉党等人为组员的课题组,对廉洁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经过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主要利用解释学、对话理论的资源,对西方美学和西方文论中的误读问题和误读理论开展研究。解构主义认为一切阅读都是误读,这是一种绝对主义的观点。在文学交流的实践中,我们
学位
本文根据濛洼庄台及配套工程管理现状,分析了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濛洼庄台及配套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