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wing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以及各种生态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2007年以后中国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实现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承诺的2020年碳减排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农业作为中国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虽然现阶段中国的第二、第三产业是中国碳排放的主导产业,但农业碳排放已然占到了中国总体碳排放的17%,成为仅次于工业碳排放的重要碳排放部门,农业面临的碳减排压力不容忽视。现有的相关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碳排放的计算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城镇化、财政分权、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鲜有文献从财政支出角度研究碳排放。然而,在我国财政分权的背景下,研究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于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不仅对于财政农业资金的分配具有参考意义,对于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观的推进以及实现“美丽中国”的“中国梦”也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借鉴前人的理论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对于农业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碳排放的直接影响,本文提出的假设是: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会对农业碳减排产生消极影响;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本文提出的假设是:财政农业支出的增加对于农业碳减排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而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碳排放的最终效应则取决于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大小。为了得出结果,本文首先采用中国200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于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其次运用脱钩理论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与财政农业支出间的脱钩状态;最后,根据理论基础和两方面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有利于农业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在本文的研究方法上,农业碳排放的计算采用IPCC(2006)公布的碳排放系数测算方法,从农业种养自然源和农业能源消耗两类不同碳源入手进行计算,并将这两类碳源计算出来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分析。在用计量方法研究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时,采用STIRPAT模型进行分析,STIRPAT模型作为非线性环境评估模型,其核心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指数的引入使该模型可以分析人文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也可引入除人口、产业结构、技术这三个变量之外的其他指标,灵活性较强。对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变化速度的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Tapio脱钩模型这一方法研究二者之间的脱离关系,分别从中国整体层面、东中西部区域层面、空间省域层面以及前后不同时期层面进行分析。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财政农业支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农业碳排放量的减少。在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主要通过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来间接作用于农业碳排放,且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相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碳减排对财政农业支出更为敏感。(2)产业结构指标、人口指标与技术指标和农业碳排放量均为正相关,且西部地区对于产业结构、人口增长、技术变动更为敏感。(3)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碳排放主要呈弱脱钩状态,同时东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中西部地区的脱钩状态与全国均是以弱脱钩为主,东部地区以强脱钩为主。同时脱钩状态在前后两个时期上也存在变化,后期的脱钩程度更为明显,且东部地区省份相对于中西部省份脱钩状态转变更快。
  本研究所做贡献:(1)从财政农业支出角度研究农业碳排放。目前还没有文献研究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财政支出角度基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农业碳排放,对研究财政支出与碳排放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补充,为财政农业支出提供相关政策参考。(2)将两种口径计算出来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比较分析。现有的计算农业碳排放量的文献众多,但尚未有文献将两种口径计算出来的农业碳排放纳入一个框架中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两种口径计算出的农业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更加明晰不同类型碳源的农业碳排放量的多少。(3)分析了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碳排放间的脱钩状态。有关脱钩的现有研究都集中在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资源消耗等的脱钩关系,尚未有研究分析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碳排放间的脱钩状态。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变化速度和脱离关系,运用脱钩理论研究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
  本研究不足之处:(1)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众多,可能有本研究未考虑到的遗漏变量。(2)本研究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只是从空间上进行对比和分析,未从财政农业支出的结构入手分析不同财政农业支出科目对农业碳排放的具体影响。(3)出于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本研究只涉及到省域层面,未考虑到地市层面,数据量较小可能导致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与运用地市层面的数据相比精确度略低。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总量激增、结构多元化的特点,而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却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要想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均衡,养老服务供给应依照老年群体的需求结构进行适时调整,提供适销对路的多样化服务产品。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定位,针对不同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履行相应职能,才能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总量,让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养”。本文以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职
学位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都相继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刺激经济以帮助国家走出低谷期。但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大量资金的配合,而财政收入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因此,政府为了解决庞大的资金需求和财政缺口问题,不得不通过各种方式大量举借债务。债务规模的急剧上升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目前来说,我国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债务
有效市场假说是传统金融理论的灵魂,传统的金融研究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行为人完全理性为假设,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以资本市场为媒介,发展了一系列经典定价模型,但各种金融异象如一月效应、周一效应、股权溢价之谜的出现,使得人们得以注意到,传统金融理论的假设过于理想化、客观化,而普通投资者作为行为主体,其投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情绪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而行为金融学却能很好地解释这些问题。国内外的学
学位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20年左右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房地产行业也被官方定位为“支柱型产业”。近年以来,国内的房价经历了持续大幅的上涨,这种现象在部分大中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并由此引发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的争论。并且,当前中国主要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情况较为明显,不同城市的房价上涨在呈现出显著差异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关联。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仅仅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中国
上市公司通过信息披露与市场进行沟通,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由于披露多以文本形式展开,而文字本身的复杂度为管理者提供了极具弹性的信息表达,使得本就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又陷入理解困难的窘境,如何低成本的从有限公共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带来的投资风险成为资本市场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文章以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文本内容为研究对象利用NL
学位
我国A股市场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性,不论是监管层还是学术界都一直在研究我国股票市场较大波动性的产生原因及对策;较早时期的研究认为是我国投资者结构散户化,而散户行为短视化,因而建议引入机构投资者,加大机构投资者在我国投资者构成中的比重;随着2004年前后机构投资者的超常规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人们开始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及结果进行检视,以判断超常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它与国家健康稳定的发展密不可分:农村生产出的农产品为城镇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而城市的工业和科技的进步又反哺农村,城市与农村相生相息、二者缺一不可。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6亿多的农业人口,农村的稳定健康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健康稳定。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金融都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经济建设的根本源泉和必要手段,在一个国家
学位
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有学者以行为金融为基础研究了股价涨跌停限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价即将接近涨停价格或跌停价格时,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提前交易,这种非理性交易行为导致了股价向限制价格加速靠近、股价运动至限制价格的概率增大的现象。学术界将这种现象称为“磁吸效应”或“磁石效应”。  既然磁吸效应产生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此时机构投资者比
学位
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中国农村居民的老龄化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以及土地保障功能和传统文化丧失等原因,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受到严峻冲击,其功能也逐渐趋于弱化,再加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除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还不太成熟,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农村居民所
学位
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30年之后出现减速现象,实体经济下滑,房地产市场高位维持,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不断积聚,引起了各方的关注。2014年10月国务院下发国发[2014]43号文件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对地方债务不兜底。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函[2016]88号文,2017年4月六部委下发财预[2017]50号文,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财预[2017]87号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