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有多种理念,“自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自由”的要义可以被归纳为:最小程度地受到外来强制的一种能力与权利。许多中外学者对大学理念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这些研究,各自提出的理念都有一些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于“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理念——本文将之归结为“大学自由”的理念,始终如一地贯穿在大学发展历史的人们的观念之中。中世纪欧洲大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艰难斗争而确立的这两大自由理念,后来被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大学所接受与保护。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指出的那样:“自从大学创立以来,学术自由就是并将继续是使创新与创造活动成为可能的中心价值与条件。学术自由是学术工作的中心的、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尽管这种大学自由理念的内涵会随着历史、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本文的任务,是站在前人研究的项背上,去认真理解与诠释大学的这种自由理念。 本文问题的提出,既是出于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迷茫,又是出于对现实的担扰。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解决这样两个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大学的自由理念?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理念为什么会被大学确定为它的中心价值?本文试图解决的实践问题是:现代大学的自由理念,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自由理念应该是怎样构建? 在我国,大学是百年前才从西方引进的组织形式。百年伊始,大学还没有来得及思索她的本质,更来不及构建一套完整的理念与制度,就同她的国家一起,遭遇了国际国内的政治风云。最初的大学,是冲破政治封建体制与封建文化教育传统的束缚成长起来的。虽然带有某些“新学”的特征,但是国家浓厚封建政治气氛,使大学不可能以“自由”——这种与封建专制理念完全相反的理念——作为她的理念,更不可能以它为核心价值。民国时期,虽然出现了一批勇敢与正义的思想先导,苦苦地求索大学的理念与精神,艰难地倡导大学独立、学术自由,但都未能抵挡得了国际国内的政治强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在接管、接办和改造旧大学的过程中,政府的知识分子政策与文教政策比较开明、合理,教师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的尊重,学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但是,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系列政治运动,使大学的自由遭受了严重的摧残。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政治体制的日益民主、高等教育体制自身的改革,使大学自主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大学教师的地位和大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教学自由与研究自由的空间也正在扩大。但是,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政府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在很长时间内是其主导的管理体制,这使得政治工具主义对大学的影响并未也不可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短短二十多年内消失殆尽。行政权利过分干预学术权利的情况依然存在;政府对大学进行行政指令与大学依赖于政府指令的现象不时在发生;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政治意识尚不强烈,自治与自由的能力也尚待提高。 就在政治对大学自由还有着抑制的情况下,我国大学自由理念又遭遇了市场经济的袭击。经济领域中流行的高等教育产业论、人力资本论,科学主义等将大论文摘要学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大学与高等教育被一些人理所当然地当成政府、社会、个人与大学自身在市场中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大潮中,大学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就有可能成为经济力量的控制对象,以异己的经济力量奴役自身的逻辑,遮蔽其自由。 正由于大学在政治论、经济工具论的浪潮中面临淹没其自身逻辑与精神的危机,所以在上一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一批有责任感和良知的高等教育学者,开始大声疾呼“重提”或“寻找”“大学精神”,“追寻”“大学理念”,要求找回中世纪那种保持大学本质的理念—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但是,本文接着思考的是:在现代,中世纪大学那种单纯的自由理念能够真正回归吗?本文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大学的自由,和社会其它领域的自由一样,是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国家性与政治性、民族性与个人性的。自由,或大学自由,都是发展性的动态的概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大学自由有其特定的内涵。所以现代大学的自由理念,准确地说,只能重构,而不能回归。 本研究的总的思路的是:先回顾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初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即大学的自由理念,通过这种追根溯源来确定大学自由理念的本来含义;然后描述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大学的自由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最后讨论现代大学的自由理念应该怎样构建。论文题目“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反映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确定“自由”、“大学”、“理念”及“大学的理念”这几个基本概念,回顾关于大学自由理念的一些基本理论,为以后各章展开讨论定下了基本框架。第一章还介绍了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以使此文的写作按研究的规范进行并具有完成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第二章论述大学自由理念的基本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