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利·波特》的“形而上质”美学与创作实践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carnas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运作下,艺术作品被诟病为没有内涵,而在饱含精神诉求中,艺术作品又无法得到客观的票房。中国眼下到底该如何选择我们艺术的价值诉求?该如何在民众性(商业化)与精神性之间找到我们的平衡点,这是值得我们关注与反思的。   这其中,就有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当各类奇幻、悬疑类的作品铺天盖地在我们身边出现,以迎合我们大众口味的时候,我们疑惑为什么真正能深入人心的作品少之又少,真正能称为优秀作品的少之又少,他们更多的以纯粹的故事内容来满足大众对于穿越、奇幻、悬疑等的渴望。这样,中国就不能在其中产生真正经典的作品,因为只有民众性(商业价值)而无精神性。但是,有一部作品与众不同,这就是《哈利·波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它即赢得了全球亿万观众的喜爱,又在其中充满了精神诉求,从而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因此对《哈利·波特》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反思并实践,如何在商业化之中融入精神性,让民众既爱之又能不失作品的内涵,从而为我们创作,为我们塑造经典的作品提供思考。   第一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哈利·波特》作品的背后有着众多的“形而上质”,这些“形而上质”让读者为之感动,而“形而上质”本身构成了《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精神性。   第二章,有了作品的精神性,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将之融入进民众可接受的视阈中去,罗琳女士采用的方式是用“感”得,即不是告之、宣教的方式,而是让读者在故事中不自觉地自己感得了故事背后的精神诉求。这需要做到两点,其一:作品中的人物本身有其发展脉络,而并非单一扁平的;其二:将抽象化的概念化为形象化的故事来表出。   第三章,作者通过感得“形而上质”让读者获得作品的精神性,要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需要被指出,那就是作品的创作者要清楚地明白自身的终极使命是给出“应然”而非“实然”,即给出理想、崇高、用镜与灯般的心灵引领读者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   笫四章,这样我们就得出了如下结论:经典作品需要有它的形而上质(精神性),这需要我们在创作实践中,去发现生活之流中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用心灵把握世界的本真;当这样的形而上质被把握到之后,我们需要思考,如此这般的“形而上质”如何被体认到,那就是在“感得”的作用下得以实现。而“感得”能够实现,是在具体的故事中发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将故事,会讲故事,不是以告之的方式寓教于乐。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所有的技术性因素需要以人的心灵境界为支撑,这样的心灵境界亦是人类发展的至高点--应然状态。当我们能充分的认识到以上几点后,我们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创作属于我们的儿童影视之经典,从而我们也就能明白,如何在当下中国的商业化较浓的土地上创作属于我们的优秀经典。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西方设计话语强势,而中国设计话语权缺失的前提之下的。欧美文化大行其道而且借助创意产业在全球肆意扩张,同时中国设计教育仍在不断西化的今天,如何确立具有
期刊
“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是南方画家代表的一次集大成,它的产生具有深远意义。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梳理和创新,又是一次西洋油画中国化、民族化、地域化的深入体现。它
水彩画作为独立画种发展至今,以其淋漓酣畅、透明清新、水色交融的语言形式区别于其他画种。而中国当代水彩画对形式美学的定义绝非简单意义上的透明、水味、酣畅、清新等传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