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论治”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yyy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周炎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及健康。目前西医尚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而针灸治疗肩周炎有着显著的疗效,但存在选穴繁多、零乱的现象,操作欠缺规范。因此,规范选穴及优化治疗方案,对针灸治疗肩周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运用导师符文彬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心胆论治”,探讨内关、阳陵泉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性及特异性,为针灸治疗肩周炎提供临床依据,规范选穴及操作。方法:从台湾福济中医诊所选择符合观察条件的肩周炎患者90例,按1:1:1随机分成三组,即近端取穴组、远端取穴组和综合取穴组,每组30例。三组均每天进行治疗,10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不同时期中医证候学项目、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定指标、疼痛测评量表MPQ及生存质量评价的变化,分析三组病例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临床疗效,然后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结果:1.共收集病例90例,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28个月。治疗前,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肩部功能活动、MPQ积分、中医证候体征积分及SF-36积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局部取穴组共痊愈7例(24.14%),显效0例(34.48%),有效9例(91.03%),无效3例(10.03%);远端取穴组共痊愈8例(26.67%),显效13例(43.33%),有效8例(26.67%),无效1例(3.33%);综合治疗组共痊愈15例(51.72%),显效11例(37.93%),有效3例(10..35%)无效0例。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明确的疗效,其中综合取穴组疗效明显优于局部取穴组、远端取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中医症状体征积分、MPQ积分、肩关节活动功能量表积分的改善方面,远端取穴组与近端取穴组相当(P>0.05),而综合取穴组则显著优于远端取穴组、近端取穴组(P<0.01或P<0.05);说明两种取穴方法联合应用在改善肩周炎症状、体征和活动功能方面有着相互协同、相互增强的作用。4.三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种治疗方法通过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P<0.01);但组间比饺无差异(P>0.05),可能与治疗疗程短相关。5.三种治疗方法在缓解肩周炎持续固定痛及触痛上不存在差异(P>0.05),但在缓解肩部胀痛上,远端取穴组、综合取穴组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局部取穴组(P<0.01)6.在随访的1个月中,三组患者均未发生病情加重或反复,可见针刺治疗肩周炎的远期疗效也相当明确。结论:本研究初步客观证实了在局部取穴电针治疗的基础上,从“心胆论治”远端取内关、阳陵泉穴配合缪刺、运动针法对肩周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四磨汤口服液对大鼠离体空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从而有助于揭示四磨汤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途径及其机制,为进一步拓展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提供现代
开设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初中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课程实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
芳纶纤维增强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与传统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韧性、损伤容限、抗冲击性能,以及优良的加
<正>安徽省安庆市委统战部在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转变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作为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在落实党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对中国古代史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对其研究方法及专业数据库进行了细致论述。
目的:按照临床观察科学方法,通过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调经抑乳汤治疗前后血浆泌乳素水平变化的影响,为筛选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提供更安全、可
[研究背景]:神经痛是现代人疾病的大问题,大多数传统的止痛药物皆不能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先前的研究显示,延胡索纯成分延胡索甲素与延胡索乙素已经显示具有止痛的效果,其止
脑血管病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其中约70%为缺血中风。专家预测,到2020年,卒中的患
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实现湖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模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维护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完善湖南省区域经济总
目的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时期李东垣所创,首载于《脾胃论》,由李氏根据《内经》中“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该方组方严谨,用药精良,其中“益气升阳”配伍是该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