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MIMO系统中混合波束赋形和多端口网络相关技术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f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站端配置大量天线的大规模MIMO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重要技术。本论文以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为背景,以提高系统效能为目的,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中的近场效应问题,本文采用多端口网络技术对此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近场条件下大规模MIMO系统解耦匹配网络(DMNs)的联合设计。此外,波束赋形技术是无线通信中重要的信号处理技术,能显著提高系统频谱效率,由于大规模MIMO系统天线数增多,使得数字波束赋形技术在实际中难以实现,针对此问题本论文对Massive MIMO系统中的混合波束赋形技术(HBF)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大规模MIMO技术、多端口网络技术、波束赋形技术进行了总结。具体涵盖MIMO系统容量、多端口网络模型、数字波束赋形算法和混合波束赋形系统方案,以及毫米波通信的窄带集群信道模型。然后,对基于多端口网络的Massive MIMO系统近场模型和优化匹配网络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多端口网络模型,针对大规模MIMO系统存在的近场效应,利用多端口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给出了基于阻抗矩阵(Z矩阵)和散射矩阵(S矩阵)的MIMO系统模型的表达式,对发射端和接收端的DMNs进行了联合设计,给出了DMNs的迭代算法,推导了整个系统的等效信道矩阵,并据此进行了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考虑了近场效应的DMNs可以降低天线间的相关性,改善信道条件,提高传输效率,提升系统容量。之后,对单用户毫米波Massive MIMO系统的混合波束赋形技术进行了研究,将混合波束赋形设计解耦成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矩阵设计。研究了基于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和交替最小化迭代(Alt Min)算法的混合预编码矩阵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改进方式。其一,采用基于信道矩阵的右奇异值矢量(RSVs)码本,提出了基于RSVs码本的OMP算法(RSVs-OMP),并基于RSVs码本提出了并行预编码算法(RSVs-PS)和直接选择算法(RSVs-DS)。RSVs-PS和RSVs-DS算法避免了迭代运算,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其二,给出了基于最优预编码矩阵和残差矩阵的SVD的相位提取迭代算法(SVD-PEI),此算法无需构造候选码本集合。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OMP算法,RSVs-OMP算法能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且RSVs-PS算法和RSVs-DS算法获得的系统性能与RSVs-OMP算法非常接近。SVD-PEI算法的复杂度稍高,但能获得相对更接近最优预编码的频谱效率。提出的两种改进方式对于系统的适应性更好。最后,研究了多用户毫米波Massive MIMO系统的混合波束赋形技术。给出了基于块对角化算法(BD)的多用户预编码算法,包括BD-OMP,BD-Alt Min,BD-RSVs-OMP,BD-RSVs-PS和BDRSVs-DS算法。提出了改进的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正交基(DFT)的等增益传输(EGT)-块对角化(BD)两阶段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给出的几种基于BD的多用户预编码算法能获得较好的系统频谱效率。相比于BD-OMP算法,BD-RSVs-PS,BD-RSVs-DS算法能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具有更低的复杂度。提出的基于DFT的EGT-BD的改进算法在用户数较多的情况下依然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相比全数字BD算法,基于DFT的EGT-BD的改进算法更适用于用户数较多的MIMO系统。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产业的现代化,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装配式建筑又面临着监管难的问题。随着BIM技术的深入应用,如何结合BIM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质量监管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本文尝试通过应用BIM及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一套针对装配式建筑中构件的生产、施工和验收等过程的软件平台,用于实现政府监管层面的信息追溯与质量监管。提出一套推进BIM技术的应用同时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监管的流程与
卫星作为现代军事、民事、航空领域的重要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星载反射面作为星载卫星的重要设备之一用来收集或发射信号。目前星载卫星反射面一般制成抛物面形状,抛物面相较于其它几何构型能够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场。反射面通常由蜂窝夹层板制成。蜂窝夹层板由上蒙皮、下蒙皮以及蜂窝芯层三个部分组成。蜂窝芯层胞元采用六边形蜂窝结构,六边形蜂窝胞元是典型的正泊松比结构,但随着近年来对负泊松比结构的深入研究,负泊松比的优越
近年来,体育训练、肢体运动康复领域对运动生物力学理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微传感器数据采集技术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运动生物力学测量以运动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分析人体运动动作为主,还很少与表面肌肉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m,s EMG)相结合,远不能满足体育训练、肢体运动康复领域对运动深层机理进行研究的需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开展了下肢运动信号及表面肌电信号同步采集系统的
自主驾驶汽车剥离驾驶环境中最不稳定的人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安全性、清洁性、舒适性,被认为是汽车领域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主要技术可分为感知、决策、控制三大部分。环境感知作为自主驾驶车辆关键技术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自主车辆环境理解力,保障其行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感知算法严重依赖于强大的设备算力,很少考虑到自主驾驶系统的经济性需求,难以部署到嵌入式平台。同时,城市真实场景中行人、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对于无线接收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射频前端电路位于接收机链路前端,对于整个接收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高性能宽带射频前端电路不仅可以改善接收机整体性能,而且会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因此,基于CMOS工艺设计宽带射频前端电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基于40nm CMOS工艺,研究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0.2-2.5GHz频率范围的宽带射频前端电路。它主要由低噪声放大器、缓冲
实时延迟线电路在电子通信系统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功能是为信号提供一定时长的延时,以满足信号在时域或相位等方面的要求。伴随着半导体加工技术的进步,模拟有源结构的实时延迟线电路具有芯片面积小、易集成、结构简单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控阵雷达的波束形成应用当中,由于模拟实时延迟线电路在带宽、延时精度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用其替代传统相控阵雷达波束形成阵列中的移相器,可以有效地避免“孔径效应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据流量的不断提升,对锁相环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来诸如SSPLL、ADPLL、BBPLL、SPLL等新型的高性能锁相环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而将DTC应用于新型锁相环使得这些锁相环展现出更优的性能。本文将对基于DTC的小数型SPLL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其中重点研究可编程整数分频器和DTC控制与校准模块。本文首先介绍了小数型SPLL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各个主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拥有传统自然材料难以实现的奇异电磁属性,其结构由亚波长尺寸的电磁谐振单元按照某种方式排列而成。利用仿真工具合理地对亚波长单元的结构及其尺寸等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在一定频段内的等效电磁参数,进而有效调控电磁波的特性与传播状态。目前,新型人工电磁材料在诸多领域吸引了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被赋予极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基于人工电磁超表面的奇特电磁特性,本文对传统的漏波天线以及反射阵天
W波段毫米波雷达具备小型化较好,分辨率高,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生命体征探测、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特别是车载防撞雷达等领域。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W波段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与器件一直是研究热点与难点。本文针对W波段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和器件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制了W波段毫米波三发四收射频前端系统,利用单片集成雷达芯片MSTR001作为核心,针对频率源电路、中频电路、微带天线阵、射频过孔以及
相控阵天线技术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侦收等领域,其显著特点是通过控制馈源相位改变波束指向。传统相控阵天线工作带宽窄,难以满足未来应用需求。约束相控阵天线工作带宽的关键要素之一即是天线单元的工作带宽,并且天线还需要兼顾机载等特殊应用平台低剖面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宽带低剖面天线理论与应用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L型探针馈电天线单元:详细分析了单馈、双馈等L型探针馈电天线的性能,提出了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