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系正义研究——以A高校为个案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无论是学者对资助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还是国家政府资助政策体系的颁布施行,抑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慷慨捐赠,都设想以罗尔斯正义论“社会和经济的不均等应该这样安排,使它们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实现直接目标——通过经济资源的再分配,“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或辍学”;达成终极目标——充分发挥教育救助的“造血功能”,改变困难学生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抑制经济贫困、文化贫困的代际传递。但是本研究结果却表明,为了获得资助、获得就读大学的机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得不去承受边缘化、无权、文化帝国主义、剥削、无尊严等各种压迫和宰制的关系非正义,社会关系非正义才是教育公平、社会公平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所在。  本研究遵循以下逻辑生成:由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投诉信引出关系正义问题,资助政策文本分析问题溯源,用问卷调查问题,以访谈验证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资助政策的关系正义梳理与分析,结果表明以低度关系正义价值定位的资助机制设计,营造了困难学生群体低度关系正义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以质性研究的实物分析法对A高校资助投诉信分析,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取资助的过程中,饱受来自老师、同学和学校各种组织等强势群体边缘化、无权、文化帝国主义、剥削、无尊严等关系非正义压迫和宰制。  通过量化研究的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对A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系正义研究,得出除了暴力维度处于低度水平之外,边缘化、无权、文化帝国主义、剥削、无尊严等五个维度及关系非正义整体均处中高度水平,且随着年级和受助年限的增长而显著提升。也就是说,教育资助不仅没能弥补困难学生因先赋资本不足所导致的关系非正义,反而成了触发和加剧该群体关系非正义处境的利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系非正义,资助过程不应置于高校实施,宜前移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对其家庭进行专项的教育救助。  运用质性研究的访谈及非参与观察法对A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系正义现状进行实践验证,研究结果与政策文本分析、投诉信分析、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互证。验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低度关系正义的处境,研究假设得到了数据和实践的支持。  从宏观上看,除了大学阶段持续增加的关系非正义之外,大一困难新生刚入学就携带着中低度的关系非正义表明,关系非正义具有传承性,可回溯至先赋资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关系非正义,后传至就业的关系非正义。而对结构面和意识形态面等关系正义本质前提的忽视,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问题上,单凭分配正义根本不可能实现上述的终极目标,甚至连最起码的直接目标都难以达成,即使给予困难学生再多的额外补助都无法导向实质的正义。
其他文献
毕节试验区二十多年来,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势头。据毕节网站报道,全区GDP、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都增长十倍以上,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社会经济愈发展,就愈需要大
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的创新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知识共享意愿则是知识共享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提高知识共享发生的频率,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
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引发的危机事件频发,给地方政府形象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甚至重大损失。对此,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公
毕业于有着“设计学科”背景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又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并长期主持城市雕塑等大型公共艺术的工程,这使得雕塑家潘松的雕塑语言明显地区别于那些沉迷于小圈子
接触不少在学校分管德育的同志,与他们谈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觉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太干瘪,容易得罪人,出不了成绩。其实,德育工作不难,只要将
引子:市郊某幼儿园一中班教室,“名画欣赏”课程教学进行中。投影屏幕呈现一幅欧洲名画。一座典雅的北欧建筑,房前绿莹的草地上,一位母亲在温和明媚的阳光下,抱着婴儿在摇椅
化学新课程理念立足于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及习惯的养成,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
前不久,在与几位教育同仁闲聊之时,不禁谈及学生最近在课前课后最爱弹跳棋子。不光是低年级的小朋友爱玩这种游戏,就连高年级的学生也掺和到这种游戏里。特别是男生,只要有空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总结,通过归纳整理,进一步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既能温故而知新,又能进一步培养能力
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新课改所涉及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新课改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方面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