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尖狼蝎毒素基因种内多样性分析及其SdPI蛋白酶抑制功能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蝎是一种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毒液动物,四亿多年的适应与进化使其产生了毒腺与毒腺中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组分。这些以蛋白和多肽为主的生物活性组分对于蝎种自身的捕食与防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给现代生物医药研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分子资源。然而,虽然蝎作为药物使用的历史已超过两千多年,但目前对于蝎毒素的研究仍然聚焦于少数几个蝎种和它们丰度较高的几种毒素类型上,由于不同蝎种间毒素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大量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毒素组分仍亟待发掘。另外,通过毒素分离与组学分析的方法,蝎种之间毒素的差异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同一蝎种中毒素差异的比较研究很少,蝎毒素的种内多样性需要更为全面清晰地阐明。本文通过构建蝎毒腺组织cDNA文库的方法,对不同地域来源的细尖狼蝎进行了毒素转录组学比较分析,获得了大量新的毒素分子,阐明了蝎毒素存在显著的种内多样性,同时也克隆、表达、鉴定了首个蝎毒液来源的Kunitz型毒液蛋白SdPI (Scorpion derived Protease Inhibitor)。本室从海南省和云南省采集获得了2种蝎样本,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它们属于同一蝎种——细尖狼蝎(Lychas mucronatus)的不同地域种。通过构建海南细尖狼蝎(Hainan-sourced Lychas mucronatus)与云南细尖狼蝎(Yunnan-sourced Lychas mucronatus)的毒腺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分离和鉴定了158个新的蝎毒素基因。这些毒素基因依据同源性可分为20个类型,包括钠毒素、α-钾毒素、β-钾毒素、脂类分解激活肽、钙毒素、小阳离子抗菌肽、ponericin类似肽、BmKbpp类似肽、酸性肽、甘氨酸富集肽、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A2、8C-toxin、唾液蛋白、La1类似肽、金属蛋白酶、TIL类似肽(Trypsin inhibitor like peptide)、细胞毒性肽、氯毒素以及非典型毒素(Atypical toxin)。其中甘氨酸富集肽、8C-toxin和唾液蛋白是三种新型蝎毒素。该研究结果展示了蝎毒素分子的极端多样性。然后,通过对海南细尖狼蝎与云南细尖狼蝎毒腺组织cDNA文库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发现,海南细尖狼蝎与云南细尖狼蝎毒液中拥有16种共同的已知毒素类型:它们分别是钠毒素、α-钾毒素、p-钾毒素、脂类分解激活肽、钙毒素、小阳离子抗菌肽、ponericin类似肽、BmKbpp类似肽、酸性肽、甘氨酸富集肽、丝氨酸蛋白酶、磷脂酶A2、8C-toxin、唾液蛋白、Lal类似肽、金属蛋白酶和TIL类似肽,且它们在毒液中的丰度都相对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细尖狼蝎两个地域种的毒液中相同毒素类型的丰度明显不同,且毒素序列也存在显著差异:海南细尖狼蝎毒液中含有丰度较高且序列更为多变的钠毒素和抗菌肽,而云南细尖狼蝎毒液中的钾毒素则更为丰富多变。这些研究结果系统证实了细尖狼蝎毒液蛋白组分存在十分明显的种内多样性,同时也表明了蝎种在不同选择压力下可能通过毒液中现有毒素类型的丰度与氨基酸序列的变化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最后,通过大规模EST分析与序列同源性搜索,从云南细尖狼蝎毒腺组织cDNA文库中筛选到了一个全新的Kunitz型毒液蛋白基因SdPI。SdPI全长cDNA为364 nt,其中243 nt的开放阅读框总共编码80个氨基酸:21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以及59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肽。SdPI具有与其它动物毒液来源的Kunitz型毒液蛋白相似的氨基酸序列,但序列中半胱氨酸的结构模体却发生了改变。根据SdPI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其成熟肽编码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SdPI,转化受体菌E.coli Rosetta后,IPTG诱导表达。运用包涵体变性复性结合RP-HPLC的方法获得了色谱纯的重组SdPI蛋白。高纯度重组SdPI蛋白的得率达到5.5 mg/L培养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实验表明,重组SdPI蛋白能显著地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其Ki为1.6×10-7 M,且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定点突变实验结合CD和酶抑制试验进一步证明了SdPI的活性中心为第14位的赖氨酸残基,与天然Kunitz结构模体的活性中心相似。综上所述,对属于同一蝎种的海南细尖狼蝎与云南细尖狼蝎进行了详尽的转录组学比较分析,发现了158个新的蝎毒素基因,分属于20个毒素类型,不仅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大量的候选分子,也首次全面地阐述了蝎毒素的种内多样性,为了解蝎毒素的适应性进化提供了线索。同时鉴定了首个蝎毒液来源的Kunitz型毒液蛋白SdPI的功能,为了解蝎毒液中的未知毒素类型进行了探索,也为开发蝎毒液来源的蛋白酶抑制剂类多肽药物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其特殊气候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区蕴藏特殊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新疆荒漠地区采集的沙土、植根处沙土、矿土和经辐射沙土样品中共分离纯化404株细菌,分属于5个门、8个纲、16个目、37个科和53个属。分离的优势菌株属于放线菌门,其次为变形杆菌门。在不同的微环境中其优势菌株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耐干旱、寡营养和耐辐射等抗逆性强的细菌是该地区的主要细菌群体。同时,有12.6%的细菌
随着空间数据获取技术,网络,空间数据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上的空间数据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如何有效地管理和组织这些地理上广泛分布的海量空间数据资源,并最终为GIS提供大规模的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其集中控制与局部自治相结合的体系结构所带来的单点失效,性能瓶颈以及难以扩展等缺陷阻碍了大规模的空间数据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对等
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批量链路的卫星通信网络管理方法,涉及卫星通信领域中基于FDMA卫通网的网络拓扑管理技术、多星资源管理技术、卫星资源分配技术以及链路分配和控制技术。将卫星通信网络节点划分为一级网管中心、二级网管中心和网管站进行管理。通过动态采集网络拓扑并监视网络状态、管理多星资源并为链路分配卫星频率资源、动态配置链路并进行多级自动控制来实现卫星通信网络的高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卫通网络自动化管理程度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卫星和各种传感器被加入到地球空间中,为人类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地球空间观测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为人类在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从而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自上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融合,使得空间数据和信息的发现、获取和处理已经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传感网是一项将具有感知、计算和无线网络通信能力的传感器以及由这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合理运用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抓住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生物知识的巩固学习,提高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日常知识的教学。文章主要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借助生物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
科学史与科学思维教学是培育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把握得当,能事半功倍。应用科学史教学的策略科学史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应充分发挥科学史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多年的探究实践中梳理了运用科学史进行教学的策略。
期刊
百年历史视域下,党的浙江青年运动继承传统,指向未来。浙江精神是推动浙江青年运动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浙江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舍身投入,浴血奋战、勇于斗争;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继往开来,革故鼎新、发愤图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开创新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谱写新的青春华章。各个时期的浙江青年运动呈现鲜明的青年特点
思维习惯是一种定性,通过科学的思维指导,能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知识探索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需要结合推理思维、建模思维的协同训练,促进高中生物教学效果达到预想的效果。本文基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内涵展开分析,探讨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价值,之后就具体的培养与实践途径进行论述。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中可从研学旅行、常规课堂教学和生物实验教学三个方面开展参与式教学,以更好地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