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阻燃体系构建及其对锦/棉混纺织物燃烧与耐水洗性的影响机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棉混纺织物(NYCO)兼具有尼龙纤维和棉纤维的优势,棉纤维柔软舒适、透气吸湿;尼龙纤维耐磨性好、强度高、回弹性高和耐化学稳定性。然而无论是棉纤维还是尼龙纤维都非常易燃,锦/棉混纺织物由于“烛芯效应”更易点燃,从而引起更大的火灾危害,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限制其在家居家纺、军队制服、交通座椅等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面对锦/棉混纺织物需求量大,阻燃要求高的特点,开展环保耐久阻燃锦/棉混纺织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选择三种不同的生物基阻燃体系制备阻燃耐久锦/棉混纺织物,经处理后织物的阻燃性提高,耐水洗性依次增强。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选用植酸(PA)与牛磺酸(Tau)在水相中进行离子交换反应制备全生物基阻燃剂(PA-Tau),通过浸轧烘焙法将阻燃剂构筑于锦/棉混纺织物表面。极限氧指(LOI)测试表明,阻燃整理PA-Tau-NYCO织物LOI从18.5%提升至42.9%,整理后织物的损毁长度自30.0 cm减少为5.9cm。PA-Tau-NYCO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 HRR)自305 k W/m~2减少至111 k W/m~2。从热失重分析(TGA)结果中可知,PA-Tau-NYCO织物在800°C成炭能力增强,其残炭量提高至38.0 wt%。阻燃机理分析可知,通过在凝聚相中形成炭层和在气相中稀释氧气和可燃气体,有效提高了PA-Tau-NYCO织物的阻燃性能。全生物基阻燃剂制备的锦/棉混纺织物具有绿色安全应用性。(2)选用3-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与阻燃涂层聚乙烯亚胺(PEI)/植酸(PA),依次通过简便的溶胶-凝胶反应和浸轧烘焙的方式,将其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在锦/棉混纺织物表面,制备具有20次耐水洗性的阻燃G-PEI/PA-NYCO织物。经阻燃耐久处理后织物的LOI从18.5%提高到29.8%,损毁长度自30.0 cm减少至7.5 cm。锥形量热(CCT)测试结果表明,G-PEI/PA-NYCO织物的p HRR由195 k W/m~2降低至53k W/m~2,总热释放量(THR)由12.3 MJ/m~2降低至2.5 MJ/m~2。经过20次水洗测试后,G-PEI/PA-NYCO织物保持较好的阻燃性能,并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表现为离火自熄。TGA测试结果中,G-PEI/PA-NYCO织物最终残炭量由9.9 wt%提高至39.1 wt%。对G-PEI/PA-NYCO织物残炭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潜在的阻燃机理,P-N-Si协效阻燃体系发挥了阻燃作用。兔子皮肤刺激测试表明,G-PEI/PA-NYCO织物不会引起皮肤产生红斑和水肿,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3)首先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生物基阻燃剂牛磺酸膦酸铵(PTau),能够通过形成的P-O-C共价键接枝在锦/棉混纺织物表面。阻燃耐久整理后PTau-NYCO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耐久性能够显著提高至40次耐水洗,LOI自18.5%提高至36.7%,整理后织物的损毁长度由30.0 cm减少至5.6 cm。进行40次水洗测试后,PTau-NYCO织物的LOI仍保持在29.2%并可以实现离火自熄。与未处理的锦/棉混纺织物相比,PTau-NYCO织物的p HRR由218 k W/m~2降低至79 k W/m~2,THR由10.1 MJ/m~2降低至2.6MJ/m~2。TGA试验结果表明,PTau-NYCO织物在800°C时残炭量高达37.2wt%,其成炭能力显著提高。阻燃机理表明,PTau有助于促使PTau-NYCO织物形成稳定炭层并在气相中产生不可燃气体。此外,含P-N-S的协效阻燃体系进一步改善了阻燃效果。通过使用牛磺酸衍生物制备阻燃耐久的锦/棉混纺织物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钛基金属阳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投入工业应用以来,由于其低过电位和高稳定性的优点很快便取代了石墨电极,成为电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电极之一。传统的热分解法制备的钛基金属阳极通常表面呈龟裂状,大面积分布的裂纹为电解质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到达金属钛基底表面提供通道,导致在涂层和钛基底中间产生绝缘的Ti O2层。随着Ti O2层的生长和变厚,电极导电性逐渐下降,且Ti O2层的生长应力会导致涂层脱落,
学位
对于锂/钠离子电池而言,负极材料对增加能量密度方面都起了关键作用。目前,商业化的石墨基负极材料极大地影响着锂/钠离子电池未来发展趋势。二硫化锡(SnS2)以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和丰富的储量逐渐成为了研究焦点。然而,SnS2固有的低电导率和严重的体积变形导致其循环稳定性较差,进一步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在此,实施了各种材料的设计策略,以提升材料的储锂/储钠性能。(1)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片状SnS2,利用多巴
学位
目的:对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进行多维度量化评价,为医疗机构遴选该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推荐的方法,评价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的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结果:注射用盐酸兰地洛尔总得分为60分,其中药学特性维度得分为12分,有效性维度得分为13分,安全性维度得分为10.5分,经济性维度得分为14分,其他属性维度得分为10.5分。
期刊
基于荧光碳点(CDs)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二甲双胍(Met)和柠檬酸(CA)作为原料合成了具备肿瘤细胞成像和癌症治疗的多功能体系Met-CDs。在第二部分,本文首先使用柠檬酸尿素的典型碳点制备体系的预实验来确定Met-CDs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溶剂等多个反应参数最终制备得到三种发射不同荧光碳点。采用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质量轻、材料来源广、成本低、柔性强以及可大面积卷对卷生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单一组分作为光敏层,从材料角度有效解决了双组分电池中活性层材料的自聚集问题,有利于有机光伏器件稳定性的提升。目前,基于双缆共轭聚合物的单组分太阳能电池效率已经超过8%,但是相比于双组分电池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从材料结构设计合成的角度出发,寻求可以提升单组分
学位
铋基材料(Bi、Bi2O3、Bi2S3等)主要通过转化和合金化反应进行储钾,具有较高的理论储钾比容量和较低的平台电位,是一类很受关注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钾离子脱嵌过程中的剧烈体积变化和低的电子电导率影响了其循环和倍率性能,这成为限制铋基材料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利用结构调控、与高导电性材料复合以及构筑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等策略,分别采用球磨-热还原法、Bi MOF高温转化法、水热-硫化-热
学位
细胞表面是细胞和外界环境物质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关键部位。在单个酵母细胞表面引入人工壳层,不仅可以保护细胞抵御不良环境干扰,还能赋予细胞全新的表面结构和功能,在生物传感器、药物递送、细胞治疗、再生医学、生物催化及组织工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低细胞毒性的修饰策略是单细胞包覆研究的热点方向,对发展实用的活细胞相关技术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开发的人造外壳大多从细胞表面直接生长,壳层与细胞
学位
聚乳酸(PLA)作为典型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其开发利用能够降低不可降解的石油基聚合物对于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其阻燃性、耐老化性以及降解性能仍需提高。本文以单宁酸等作为原料,通过分子设计构建生物基阻燃体系与PLA共混,制备多功能PLA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阻燃机理、抗紫外线老化机理和生物降解机理进行研究阐述,以更大程度考量PLA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由瓜氨酸(LC)和植酸(PA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质轻、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柔性制备以及可以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组成的活性层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结构,其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本文以活性层材料中的电子受体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非稠环电子受体。将这些受体材料分别应用于本体异质结和单组分双缆共轭聚合物电池中,表征其光伏性能并系统地研究了非稠环电子受体材料的结构和电池性能之间的关系。本
学位
聚偏氟乙烯(PVDF)分别与不同熔点的两种结晶性聚酯,包括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以及非结晶性的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共混制备超薄膜,通过熔体结晶培养了PVDF单晶、单晶聚集体、树枝晶及雪花状晶体。利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系统探究了薄膜厚度、结晶时间、结晶温度和共混质量比对超薄膜结晶行为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PVDF与两种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