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令压缩技术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nf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文本的SIP(信令初始化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消息过大,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无线带宽资源,还大大地延长了会话建立所需要的时间。因此,IETF(互联网工程工作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提出了SigComp(信令压缩协议,SignalingCompression protocal)协议。   本论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SIP和SDP(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协议,由此引出了SigComp协议,分析了SigComp的原理和框架结构,然后着重对SigComp的关键模块UDVM(通用解压虚拟机,Universal Decompressor Virtual Machine)进行了详细介绍。接下来本文对SigComp所能用到的压缩算法以及编码技术进行了分析。   本文提出了衡量压缩算法的两个参数:压缩率和状态使用率,并利用这个两个参数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无损压缩(LZW,LZSS,L278)算法,得出LZSS是最适合SigComp的压缩解决算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缩效率,压缩算法的实现需要结合熵编码,鉴于算术编码的复杂性本文采用Huffman编码。然后本文结合SIP消息大小不固定,格式固定的特点对LZSS+Huffman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得出平均压缩率为41.3%,状态使用率达40%。   由于SigComp对终端系统的要求较高,并可能对用户体验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替代SigComp的智能简档方案,该方案能够降低对终端系统的性能要求,把终端的复杂性转移到服务器上,最终本文给出了该方案的设计思想。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资源成爆炸式增长。然而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越来越巨大,网络用户想要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就如大海捞针一样,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并有效的利用网络上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手机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初的手机和家里的有线电话一样,只有打电话的功能。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手
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系统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访问控制技术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采用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自主访问控制技术(DAC)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全球化进程已使整个世界紧缩为
为了弥补SNMP在网络配置管理方面存在的数据模型表示能力差、配置管理操作效率低、复杂配置配置操作不易实现的缺陷,基于XML的网络配置管理技术应运而生。IETF组织针对基于XM
人脸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研究对象,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人脸图像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换传感器势必增加成本,而且在硬件上受
样条与可加细函数被广泛地应用于微分方程数值解、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CAGD)及小波分析等领域。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小波分析理论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构造小波过程中
互联网和手机的广泛普及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这些媒介提供的信息,而这类信息大部分是以短文本形式存放的,因此人们对短文本过滤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过滤技术仅仅实现关键字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系统,通过协作感知、收集监测对象的信息发送给基站。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该方法通过对已有构件的组装来开发新的应用软件,而应用软件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组成构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