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生产废水中有机物分离及生物滤床净化处理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苯甲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较强的毒性、酸性和腐蚀性,若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针对此废水的自身特点,提出了萃取-生物滤床处理工艺,通过两种结合使用对苯甲酸废水进行处理。  首先,对高浓度苯甲酸废水进行萃取。萃取实验过程中以苯甲酸的生产原料甲苯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实验。实验通过改变甲苯和苯甲酸废水的体积比作为实验条件,其中,甲苯和苯甲酸废水的体积比分别为1∶1、1∶4和1∶9,对同一比例下的苯甲酸废水进行三次萃取,并对每次萃取后的萃残液中的苯甲酸、苯甲醇和苯甲醛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甲苯和苯甲酸体积比为1∶1,在室温条件下匀速搅拌5 min后,待水相和有机相分层,取萃残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经过三次萃取后的萃残液中苯甲酸、苯甲醇和苯甲醛浓度分别为19.64 mg/L、23.07 mg/L和0 mg/L,萃取率分别为70.21%、62.97%和100%,说明甲苯对苯甲酸废水的萃取效果明显。此外,与三次萃残液相比二次萃残液中的三种物质浓度分别为65.92 mg/L、62.31 mg/L和0 mg/L,同样具有很好的萃取效果。为减少萃取剂的使用量以及进行后续的生物滤床的处理实验,现将甲苯和苯甲酸废水的体积比选定为1∶1,同时选定二次萃残液中的苯甲酸、苯甲醇和苯甲醛的浓度作为生物滤床的实验条件。  厌氧-好氧生物滤床实验分析:以二次萃残液中各物质浓度作为条件,自行配置苯甲酸废水,其中苯甲酸和苯甲醇浓度分别为100 mg/L。实验采用生物滤床的方法通过的自制的生物净化槽对混合后的废水进行处理。设定混合废水中苯甲酸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体积比为1∶4、2∶3、1∶1、3∶2和4∶1。在一级厌氧和两级好氧的条件下进行苯甲酸废水的处理研究。实验中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的曝气量分别为2.4 L/min和1.2L/min,日进水量为30 L/d,停留时间为24 h,连续运行4-5天后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当甲苯和苯甲酸废水体积比为3∶2时,出水的COD、BOD5、NH4+-N、苯甲酸和苯甲醇浓度分别为33 mg/L、13 mg/L、30 mg/L、1.3 mg/L和0.8 mg/L,能达到国家排放一级标准。证明了生物滤床对苯甲酸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完全好氧生物滤床实验分析:在三级好氧曝气条件下,控制溶解氧浓度在3.5+0.2mg/L,其他条件与厌氧-好氧相同。实验结果显示:当甲苯和苯甲酸废水体积比为3∶2时,各出水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其中出水COD、BOD5、NH4+-N、苯甲酸和苯甲醇浓度分别为44.8 mg/L、18 mg/L、3.0 mg/L、0.8 mg/L和1.2 mg/L。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思想同样涉及幼儿园中的活动教学指引.在新时期幼儿园活动指引中应重视科学领域环节的不断优化,通过不同方法创新环节优化环境,保证幼儿能够在科学领域取得进步,通过
雾霾污染在我国日趋严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四川盆地地区。西南酸雨区成都市雾霾污染较严重,贵阳市随着经济的发展,雾霾现象逐渐显现。本文选取酸雨区贵阳市、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与诸多学者将关注点聚焦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上.目前,诸多高职院校开始运用世界大学城这一网络信息社会软件,通过这一虚拟网络平台,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起到促进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也使得语文课程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
设计有效的数学实践类作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文本基于新课标理念,就如何有效设计学生的实践类作业进行探析.
目前,我们已经身处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网络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了便利,并且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不断地创新,尤其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所应用的互动教学方法,明显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方法完全将学生的主体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要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从教学过程如何培养.从教学过程看,核心素养应从备课,上课,课后
由于人类的太空活动日益频繁,卫星飞行轨道内的空间碎片越来越多,对航天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以空间碎片防护为背景设计并制备了防高速撞击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霍普金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工艺的运行情况、处理费用及出水水质。长期以来,为了提高混凝效果,众多学者从水处理混凝作用机理以及混凝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