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蟋复眼和视叶的组织结构及视叶传入纤维在脑中的投射部位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形态学、组织学等出发,研究双斑蟋复眼和视叶的组织学结构,以及视叶在脑中的神经纤维投射,探索昆虫视觉信号处理的重要通路。   方法:在实体解剖镜下对双斑蟋复眼及视叶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显微镜数码照相机(MOTICAM1300)拍照、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复眼表面形态;常规石蜡切片,对蟋蟀复眼及视叶组织切片,用Nissl染色法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透射电镜研究小眼横切面的超微结构;氯化镍逆行染色法研究视叶在脑中的投射通路。   结果:双斑蟋复眼大而明显,位于头正中两侧,正面观略呈倒“八”字形排列。单个复眼为椭球形,略向外微凸。复眼表面外部观察比较光滑,呈现深褐色。视叶是两个扇形结构,位于前脑两侧,左右对称。外接复眼,内以其内、外髓发出的神经纤维连接前脑。   扫描电镜下可见复眼表面约有3400个小眼,均为六边形结构,彼此排列紧密形成蜂窝状,表面向外微凸,小眼之间的空隙内分布有机械感受器---感觉毛和钟形感受器。   每个小眼都是由角膜、晶锥、感杆束、6个网膜细胞及基膜等构成。晶锥周围还分布有初级色素细胞,网膜细胞周围分布有次级色素细胞。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都显示小眼晶锥是由4个晶锥细胞向下分泌形成,感杆束是由外周环绕的6个网膜细胞向内深入的微绒毛构成。视叶是由三大神经纤维网构成,分别为神经节层、外髓、内髓。神经节层通过视交叉与外髓相连,而外髓通过长的神经索与内髓相连,内髓紧靠前脑。   染色显示出视叶(视神经)在脑中的投射范围较广,其可投射到同侧前脑的蕈体冠、蕈体柄及与柄相连的α叶和β叶、中央体、脑桥以及中脑处;也可投射到对侧前脑蕈形体的α叶以及蕈体柄和中脑连接处等;此外还可投射到对侧视叶的外髓内。在脑中还可观察到数量较多的神经元胞体。   结论:双斑蟋复眼大而明显,是接收视觉信息的第一站,其表面还具有感觉毛等机械感受器。视叶外接复眼,内以其内、外髓发出的神经纤维连接前脑,由神经节层、外髓、内髓三大神经纤维网组成,是对视觉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的中转站。视叶通过神经投射把视觉信息传递给脑,脑对视觉信息做进一步的整合,而大部分神经投射都位于前脑的中央复合体和蕈形体处,可见前脑是蟋蟀视觉信息处理的高级中枢。
其他文献
聚乳酸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与其他降解材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高强度、热塑性、疏水性、成型加工容易、完全生物降解、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作用、来源于可再生资源、
本研究旨在探讨PEDF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表位,明确PEDF34是否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类似的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效应和是否通过相同的死亡受体信号通路。本研究是从以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