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森林植物层次去除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受研究手段的限制,对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相对较少。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和长江上游地区,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水源涵养和全球碳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具有层次结构和物种丰富度相对简单、更新和演替规律十分清晰、结构和功能类型更加分化等特点,这为研究森林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及过程的影响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大量研究表明,土壤生物多样性、植被与生态系统过程密切相关,土壤生物群落与植被的互动决定着生态系统过程,土壤生态系统很可能就是联系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基于此,本研究于2007-2009年,以1988年营造的云杉人工纯林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位观测和林地控制实验的手段,从“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等4个方面,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以期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为川西亚高山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云杉纯林获土壤动物7197头(不包括原生动物,下同);云杉混交林获土壤动物8831头。云杉混交林各类土壤动物类群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纯林,其中,大型土壤动物林分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云杉混交林腐食性和捕食性土壤动物比例高丁。纯林,而植食性土壤动物比例低于纯林。A/C值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不同地带土壤动物的分布特征;在同一地带,还与生境的异质性、受干扰的程度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有关。云杉纯林A/C值为0.87,混交林为1.59,约为纯林1.83倍。云杉纯林土壤原生动物密度为365头/克鲜土,混交林为1046头/克鲜士,极显著高于纯林。两类林分土壤动物的剖面分布均具明显表聚性,并且有相似的季节动态。除草处理(RH)获土壤动物7529头;除灌处理(RS)获土壤动物6103头;对照(CK)获土壤动物10986头。除灌除草处理后,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短期内有增加的趋势,而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呈下降趋势;除灌除草处理后,各类:L壤动物密度、生物量和DG指数基本以CK>RH>RS;腐食性土壤动物数量和比例以及A/C值均有所下降,其中,RH处理A/C值为0.92,RS处理A/C值为0.82,CK处理A/C值为1.43;除灌除草处理后,土壤原生动物密度下降,RH处理为958头/克鲜土,RS处理为1510头/克鲜土,CK处理为2666头/克鲜土,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除灌除草处理后,土壤动物剖面分布的表聚性没有改变,但递减的速率以RS>RH>CK。总体而言,除灌处理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除草处理。2.植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数量、生物量存在差异。云杉纯林与混交林虽均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但混交林真菌比例大于纯林;云杉纯林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总数显著低于混交林,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极显著低于混交林;两类林分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纯林放线菌的剖面分布具明显表聚性,而混交林放线菌则以凋落物层最低,0-5cm土层最高;云杉纯林与混交林各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最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较易分解的部分,是土壤养分重要的源与库,云杉纯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低于混交林,其剖面分布和季节动态与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一致。除灌除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剖面分布特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以CK最大,RH次之,RS最小,而上壤放线菌数量则以RH最大,CK次之,RS最小;除灌除草处理对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其中,凋落物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RH最高,CK次之,RS最小,而0-5cm、5-10cm、10-15cm土层则以CK最高,RH次之,RS最低,除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大于除草处理,除草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短期内有升高的趋势;除灌除草处理后,土壤微生物的剖面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随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递减的速率表现出差异,以RS最大,CK最小。3.植物多样性对上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和脱氢酶活性表现出一定差异。云杉混交林各种酶活性均高于纯林;两类林分土壤酶活性均具明显表聚性,且有相似的季节动态,其中,蔗糖酶、脲酶与脱氢酶活性以秋季最低,夏季或春季最高,纤维素酶活性以夏季或秋季最高,春季最低。除灌除草处理后,4种酶活性均降低,以CK>RH>RS,除灌处理的影响大于除草处理;4种酶活性均以CK随土层加深递减的速率最小,RS递减的速率最大;4种酶中,以纤维素酶活性随土层加深递减的速率最大,脱氢酶活性递减的速率最小。4.植物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不同林分类型的凋落物分解特征存在差异。云杉纯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低于混交林,约为混交林的65.51-99.63%,前期差异明显,后期差异较小。云杉纯林土壤微生物与小型土壤动物(主要是线虫和原生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达68.71-94.03%,大中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为5.97~31.29%;云杉混交林土壤微生物与小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达90.29~94.22%,大中型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为5.78-9.71%。各类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大于仅微生物和小型湿生上壤动物的作用。在云杉凋落物分解的开始2年,除N元素出现富集外,P、K、Ca、Mg等元素均表现为释放,从释放量的大小来看,基本以混交林大于纯林。在该研究区域,所有分解者中以线虫、原生动物和真菌对凋落物分解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除灌除草处理降低了凋落物分解速率,并且除灌处理导致的下降程度高于除草处理;各处理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共同作用大于仅微生物和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的作用。各处理云杉凋落物分解的开始2年,N元素表现为富集,而P、K、Ca、Mg等元素则表现为释放。其中,除灌处理对凋落物养分释放表现为不利的影响,除Mg元素以外的N、P、K、Ca元素均以除灌处理释放量最小;除草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K元素的释放,而对N、P、Ca元素的释放影响不大,释放量仅次于或略等于对照。除灌除草处理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并不是简单的以CK>RH>RS,而是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模式。由此认为,灌草层去除引起的凋落物组成和质量的改变,以及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生物的多样性格局及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影响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周转的重要因素;同时,去除行为本身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物质循环功能产生干扰,干扰效应在处理早期比较明显,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综上所述,植物多样性低的林分,其土壤生物多样性、土壤酶活性以及凋落物分解速率低于多样性高的林分;灌木层缺失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大于草本层缺失。因此,提高植物多样性,丰富凋落物组成,通过地上/地下生物互动,促进养分元素的循环,是增强生态系统各项功能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微量热、土壤酶活性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以纳米胶囊型农药和碳纳米材料对微生物的生物效应为研究对象,从纳米材料对微生物能量代谢、微生物的丰度、微生物的多样
有的事情通过一系列实验或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几种结果呈现出一种偶然性.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随机现象.随机现象的每种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针对超低温介质液氮和液氧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s/EP)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将T700碳纤维和CFs/EP在液氮和液氧中处理120h,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SEM分析碳
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备战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大赛”为例,阐述了以技能大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提升措施。通过打造“双师型
在目前的演出舞台中,产生了大量的新颖的高新技术手段,促使演出舞台更加色彩缤纷、多姿多彩.目前,舞台监督不仅仅只是对舞台进行管理,还需要应对复杂的演出环境.相关的舞台监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奥施康定单药组和奥施康定联合塞来昔布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奥施康定用量、疼痛缓
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深入渗透,使得微博、微信、QQ等用于普通用户进行日常交流的网络社交软件逐步拓展到包括国家领导、新闻主持和娱乐传媒等特殊人群进行信息发布的一个公众平台。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这些平台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文本的长度也逐渐由长变短,其根本原因在于短文本发布更加便捷,且占用用户时间少。然而,短文本的长度较短,用户编写较为随意通常会夹杂着俚语、文本字符少、信息量庞大、特征集维数相对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要在思想上重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让课内外衔接"落地生根";二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综合性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其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品种的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可以为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逐年大增,中职学校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教学效率普遍偏低.以PS教学为例,学习PS的人群越来越多,其岗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院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