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沱口地区盐间非砂岩地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odong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间非砂岩地层主要在盐湖沉积背景下,受古水深、气候、碎屑物质供给以及化学沉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中孔低渗油气藏,其岩性变化频繁,多以泥岩、泥页岩、泥质白云岩、粉砂岩以及泥膏岩的毫米级薄互层为特征。陈沱口凹陷作为江汉盆地的外围凹陷,处于完全未动用状态,虽然其资源量无法与其他三大凹陷相比较,但是了解这套盐间非砂岩地层对深化陈沱口地区地质认识及江汉油田增储上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针对研究区勘探程度较低,资料缺乏等难题,我们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大量基础工作,得到了以下结论及认识:
  1、开展物源方向研究
  通过对邻区老新-新沟和陈沱口凹陷重矿物和岩性统计数据分析,从老新-新沟到陈沱口凹陷重矿物成熟度由低到高,砂岩百分含量逐渐降低,泥岩百分含量逐渐增加,矿物成分成熟度具增大的趋势,而且岩石粒径中值变小,分选性变好,即碎屑岩结构成熟度变好。这都明确表明了陈沱口凹陷北部砂岩的碎屑物源应为汉水物源的老新-新沟分支。
  2、开展了沉积相及平面展布规律研究
  (1)本区新下Ⅱ油组主要发育泥岩类(包括泥页岩、石膏质泥岩、白云质泥岩等)、白云岩类(包括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等)及少量的粉砂岩。泥岩主要作烃源岩,但泥岩内可能有少量残留原油;白云岩、粉砂岩主要起到储层的作用。在研究区识别出暗色泥岩相、泥膏岩相、泥页岩相、泥质粉砂岩相和泥质白云岩等5种岩石相;
  (2)认为本区Ⅱ油组是滨浅湖沉积,Ⅲ油组为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明确物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该区沉积相标志岩心资料、测井资料(测井相)及地震资料相结合,划分了本区Ⅱ、Ⅲ油组沉积相体系,以单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结合连井沉积相对比分析和地震属性异常区研究,明确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其中,Ⅲ油组浅水三角洲可细分三角洲前缘(包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亚相(前三角洲泥、滑塌砂体),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对较发育;Ⅱ油组为滨浅湖沉积,湖滨地形平缓,水动力较弱,波浪作用不能波及岸边,物质供应主要以泥质为主,可细分云坪、泥坪、云泥坪和膏泥坪等,其中泥坪、云泥坪较发育。
  3、结合地球物理手段分析陈沱口地区新沟嘴组下段盐间非砂岩地层测井响应特征
  (1)由测井曲线变化特征分析可知,密度(DEN)和声波时差(AC)随深度增加而变大,自然伽马(GR)和补偿中子(CNL)随深度增加有变小的趋势。
  总结不同岩石的物理参数变化规律为:由测井曲线岩性统计分析可知,自然伽玛和声波阻抗能较好地将不同岩性组合区分开来,且岩性组合呈单调增减变化,而密度在泥质白云岩和泥岩类有叠置,不易区分,补偿中子效果最差;
  (2)通过研究本区Ⅱ油组差油层、油层、水层与油水同层的各参数特征,利用交会图分析研究单井的自然伽马、密度、声波时差和声波阻抗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油水同层的电阻在2.8.6.5Ω·m之间,其中纯油层(含油层泥质重)电阻高达49.4Ω·m,声波时差在198-236us/m之间,反映储层较致密;声波时差与密度交会能较好的区分流体;
  (3)根据研究区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及测井曲线响应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在本次论文中选择以自然伽玛曲线为主,与自然电位曲线相结合,以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曲线为辅的测井响应序列进行测井相分析: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钟形或箱形,支流间湾微齿化或指形,河口坝漏斗状,席状砂指状、漏斗形;前三角洲测井曲线呈齿化钟形,曲线异常幅度低;滨浅湖沉积包括指状滩砂、齿化平直形泥坪以及钟形微齿状的云坪。
  4、结合地球物理手段分析陈沱口地区新沟嘴组下段盐间非砂岩地层地震响应特征
  (1)从陈102井Ⅱ油组变厚度正演模型可以得出:厚度变化时,其零入射角时的反射振幅为正,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反射振幅明显正向减小。在AVO属性交会分析中,陈102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随着厚度的增加,AVO异常响应主要位于第Ⅰ、Ⅱ、Ⅲ象限,且随着厚度的增加由第Ⅲ象限向第Ⅱ象限过渡;P、G值由负值先增大后减小,在60m左右时出现G值极大值点;从原始模型分析中可以得出:油层P、G值均为正值,位于第Ⅱ象限,振幅随角度增大而增大;水层P值为正、G值为负,振幅随角度增大而减小;
  (2)根据地震地层学原理,结合Ⅱ、Ⅲ油组地震反射同相轴特征,从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和地震波属性三个方面划分出4种典型地震相,包括:平行席状地震相、亚平行席状披覆地震相、楔状地震相、充填形地震相,以反映陈沱口凹陷新沟嘴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湖泊相沉积特征;
  (3)从地震沉积学特征和物源分析规律来看,尽管研究区二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通过地震属性的提取与分析,认为均方根振幅和平均瞬时频率可以识别研究区岩性:泥岩均方根振幅值最低,一般只在0.2-0.4之间;砂体的均方根振幅一般在0.6-1.7;而由于膏岩波阻抗较高,其值一般在3-4。
其他文献
本文对掺Er重金属氧化物光纤放大器基质材料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稀土离子掺杂激光玻璃的理论基础和稀土掺杂光纤放大器及基质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和目的。第二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玻璃样品的制备、玻璃样品各种性质的测试和光谱理论计算,主要包括Judd-Ofelt理论(J-O)、McCumber理论以及无辐射跃迁理论。第三章介绍了Er3+单掺Bi2O
学位
本文对掺铒碲酸盐玻璃光纤的光谱性质及其放大器特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以及波分复用系统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究与发展。第二章介绍了论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其中包括Judd-Ofelt理论、McCumber理论、无辐射跃迁机理。第三章研究了在Er3+单掺和Er3+/Yb3+共掺TeO2—ZnO—La2O3玻璃中引入Ce3+离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第四章研究了
学位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掺杂在SiO2玻璃中的Bi离子在1.14 μm为发光中心的荧光半高宽达200 nm。在GeO2基质中,Bi离子的发光中心带红移至1.3 μm。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拥有最宽近红外发射的金属离子掺杂玻璃。但是在这些玻璃中Bi离子的放光机理还不清楚。本论文研究了Bi掺杂的超宽带发光的不同基质玻璃,并对Bi离子以何种价态产生的超宽带发光做了初步的探索。本论文第一章绪论中概述了光纤放大器的
学位
负折射率材料是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人工合成材料。电磁波在这种介质中传播时将显现出与通常介质不同的各种逆向或反向效应,如负折射效应、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仑科夫辐射等等。负折射率材料的发现是当前物理与电磁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由于负折射率材料的应用需要以电磁波的理论为基础,而负折射率材料现在还基本上处于初期研究的阶段,所以尽快地了解电磁波在各种负折射率波导中的传输特性,能够对负折射率材料
传统化学还原沉淀法去除Cr(VI)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去除效果好和铬泥可回收等优点,但存在酸用量大、沉渣多且不易沉降、还原剂过量投加和终点pH控制要求高等难题,文中围绕上述问题,并结合固体废物粉煤灰(FA)在水处理中应用问题开展相关工作。在对FA中元素浸出的影响因素和浸出特性研究基础上,以FA为原料制备多种类型的粉煤灰浸提液(FAEm),进行其强化NaBH4除Cr(VI)效能和机制研究。通过N
学位
可饮用的淡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短缺问题。海水(苦咸水)淡化正在成为获取淡水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在运行的海水淡化方式如热法和膜法处理过程中存在着消耗化石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问题。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绿色能源,可以为海水淡化提供新型的能量支撑。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作为直接利用太阳能得到蒸馏净水的技术,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以界面加热为基础的太阳能蒸发海水
学位
结构性能感知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理论方法、实验室试验、模型分析和结构健康监测。然而,大型复杂结构的理解往往难以通过理论方法实现,实验室试验较难实现实际结构在真实服役环境下的行为把握,模型分析存在模拟精度和分析误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难点,结构健康监测通过实测结构响应,直接、真实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工作性能。但有限的测点数量和位置限制响应获取的完备性,以及结构关键部位细节信息的掌握。同时结构多尺
强震后,一定程度的残余侧移是混凝土结构重要震损现象。震致残余侧移不仅集中体现了结构在进入非线性阶段后的混凝土压碎及纵筋屈曲,具有着便于观察和快速测量等特点;同时根据震致残余侧移大小更能定量地分析震损结构的剩余抗震能力,为综合评定结构抵御次级地震或其他荷载作用的能力、特别是震损结构加固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为此,以量大应用面广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要对象,聚焦震致残余侧移和剩余抗震能力,按普通
学位
湖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蓝藻水华时有爆发,给饮用水处理带来诸多挑战。藻细胞难于被常规处理工艺去除,且藻类有机物(AOM)比天然有机物(NOM)中含有更多有机氮,易于生成毒性更强的含氮消毒副产物,威胁饮用水供水安全。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药剂,同时具有氧化、消毒、吸附、助凝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藻细胞和藻类有机物特性进行表征,建立高灵敏度测定多种消毒副产物(DBPs)的检测
学位
5700阵列声波测井有四种测量方式,分别为纵波测量、单级发射测量、偶极发射测量、交叉发射测量。一次测井可提供岩石的纵波、横波时差,低速度层快横波、慢横波时差。对岩石力学性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资料。  论文对某区块砂岩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块砂岩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了获得更高油气产量,对这类储层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根据5700阵列声波资料,结合岩石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