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行业,具有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性的特征,可以直接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是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在制造业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立足于山东省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对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进行研究。首先,从产业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以及产业互动理论入手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通过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降低制造业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水平来推动制造业升级。然后,通过计算山东省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率,对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范畴进行界定,得出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共六个行业。接下来,从产值规模、从业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三方面对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平衡,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高技术制造业对经济贡献率较低,制造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以上基础上,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制造业整体升级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升级中产生的影响不同,各细分行业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升级中的作用也存在差异。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山东省两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政府和行业两个层面对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政府层面来看,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协调重组低要素密集型制造业,提升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平台。行业层面要保持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加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范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