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将菲律宾蛤仔放置于浓度分别为0.1、0.2、0.4、0.8、1.6、3.2mg/L原油的水溶性成分(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crude oil,WSF)中研究了石油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有效性及菲律宾蛤仔内脏抗氧化酶(GSH-Px、GST、POD、SOD、CAT)活性的影响,以探讨石油的生物有效性及石油污染对贝类的毒性效应。结果如下:  1.石油烃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⑴富集实验:  将菲律宾蛤仔暴露在不同浓度的石油烃中,于第15d取样测定生物体内石油烃的含量。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具有明显的富集能力。经过15d的富集,生物富集系数(BCF)随水体中石油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富集系数分别为231.20、137.15、113.30、70.46、47.45、30.61。吸收速率随水体中石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分别为1.54、1.83、3.02、3.76、5.06、6.53 mg/kg/d。  ⑵排放实验:  暴露实验结束后,将菲律宾蛤仔转移至清洁海水中进行10d的排放试验,结果表明:释放速率随水体石油浓度增加而增大,分别为2.16、2.39,2.57、2.83、3.24、4.63 mg/kg/d。经过10d的排放,0.1、0.2mg/L可恢复至正常水平,高于0.2mg/L浓度组不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2.石油烃胁迫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  暴露实验进行了15d,分别于第1d、4d、8d、15d取样测定菲律宾蛤仔内脏抗氧化酶的活性。此后将菲律宾蛤仔转移至清洁海水中,进行10d恢复实验,分别于第1d、5d、10d取样测定酶活性。  (1)暴露实验对各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从时间-效应关系分析:GSH-Px活性随时间总体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对GST活性的影响为:高浓度组(0.8、1.6、3.2mg/L)随时间总体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低浓度组(0.1、0.2、0.4mg/L)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POD的影响为:0.1、0.2、0.4、3.2mg/L浓度组呈降低-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0.8、1.6mg/L浓度组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呈不稳定变化。对SOD活性的影响为:0.1、0.2mg/L浓度组SOD活性总体呈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高于0.2mg/L浓度组SOD活性总体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CAT活性的影响为:所有浓度组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从剂量-效应关系分析: GSH-Px活性总体呈现低浓度抑制、高浓度诱导的过程。GST活性呈现出不稳定性,第15d时3.2mg/L浓度组表现为诱导作用,其它浓度组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 POD的影响为:在第15d,1.6、3.2 mg/L浓度组表现为诱导作用,其它浓度组均表现为抑制作用,POD活性变化呈现出不稳定性。对SOD的影响为:0.1、0.2mg/L浓度组呈诱导-抑制的过程,高于0.2mg/L浓度组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过程。对CAT活性的影响为:短期内被诱导长期被抑制的作用。  (2)石油胁迫解除后,不同浓度组酶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表明石油污染对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存在阈值范围。原油水溶液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GSH-Px活性显著影响的最小浓度在0.4~0.8mg/L之间,对GST活性显著影响的最小浓度在1.6~3.2mg/L之间,对 CAT活性显著影响的最小浓度在0.8~1.6mg/L之间,对POD和SOD活性显著影响的最小浓度>3.2mg/L。  3.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s,IBR)将不同水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整合,能够综合客观评价污染状态。将暴露阶段第1、2、4、8、15d菲律宾蛤仔内脏团 IBR与石油烃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可得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215、0.8265、0.9671、0.5973、0.1533,由此可知在第1d,2d,4d IBR与石油烃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而第8d,第15d时IBR与石油烃浓不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表明IBR可以较好的反映短期石油暴露对贝类的毒性效应,对于开展海洋溢油污染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Crystallizat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unit operation the food,chemical,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among others.However,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le
会议
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微藻对重金属的胁迫较为敏感,同时微藻能够吸收转运一定数量的重金属,它已成为水体环境监测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要生物材料。本文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以斜生栅藻为研究材料,从以下方面研究了斜生栅藻对重金属铅和铬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及解毒效应:1.以斜生栅藻为研究对象,以干重法、液相氧电极、XE-PAM及酶活测定试剂盒等为研究手段,研究了重金属Pb2+、Cr3+
  无机盐在有机溶剂+水混合溶剂体系中的相化学及其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溶液化学热力学数据,而且在化学工程、环境生化、地质科学以及生命科学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氯合金属酸烷铵配合物是一类固-固相变储能材料(SSPCMs)。这种材料是在发生物相变化过程中从环境中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达到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
  双亲分子的组装与溶剂的性质密切相关。传统使用溶剂为水和有机溶剂,一般很难通过溶剂自身性质的调节来对组装体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调控。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聚乙二醇不
  我国低品位的铝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如粉煤灰[1]、粘土[ 2]、一水硬铝石[3]、煤矸石[4]等.从低品位铝资源中提取铝通常采用湿法冶金工艺,主要包括酸浸取(或碱浸取)、沉淀、
  多相催化剂通常由一个多孔的载体和分散在载体表面的活性中心(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酸碱中心等)组成。多孔载体材料的选择往往能极大地影响多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化工平台化合物,将纤维素选择性水解为葡萄糖对解决目前社会面临的资源和能源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纤维素的水解主要是无机酸[1]和酶催
  碳基纳米材料指的是分散相至少有一维且小于100 nm 的碳材料。分散相可以由碳原子组成,也可以由碳原子与其它原子(非碳原子)组成。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碳基材料有碳纳
  由于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以及化工热力学理论的快速发展,采用理论设计指导新型功能纳微材料的合成策略已成为化学工程、材料科学、能源以及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