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声特性及其在城市公共空间声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声景研究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然而,声景研究、设计的可实施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声景学相关理论,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落水声为研究对象,在微观层面上对声景进行研究,使声景的设计应用更具有可用性。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厦门城市公共空间的水景出水形式、承水材料等方面进行分类。从声景的角度,对其产生不同音效的水声的原因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与测量,研究三种落水形式:水滴、水柱、水幕的声学特性,探究流量、高度、承水材料等因素对它们的水声的声学特性的影响。分析水声与交通噪声的声学参数,从水声的声学特性方面,研究其对交通噪声的遮掩作用,得出不同形式的水声对交通噪声的遮掩能力的差异。通过听音实验,研究在典型交通噪声声压级范围内,听者最偏好的水声声压级与水声形式。  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度为0.3m—1.5m范围内,缩短水滴的间隔时间、提高水滴的高度,增加水柱的流量、提高水柱的高度,可以增加水滴、水柱的声压级,在高度为0.5m—4.5m范围内,增加水幕的流量、提高水幕的高度,可以增加水幕的声压级。总体来看,高度较低的落水,其声压级与流量的回归线类型基本呈多项式趋势线,高度较高的落水,其声压级与流量的回归线类型基本呈对数趋势线。在0.5m—4.5m范围内,增大水幕的流量,可以增加水幕声在低频区的成分,而其他类型的落水声则不能通过增加流量、高度等方法增加其在低频区的成分,而交通声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区。因此,从声学特性上讲,大流量的水幕声对交通声的遮掩效果最为明显。但通过听音实验发现,在声学参数分析中,具有较高低频成分的水声形式,即对交通噪声具有较好遮掩作用的水声形式的偏好度水平不一定高,其偏好度水平还与其自身的声压级与交通噪声的声压级有关,总的来看,水柱声的偏好水平高于水幕声。从水声声压级的偏好度水平来看,与交通声相差-3dB的水声为首选。从承水材料来看,水声的优选承接材料为水体,混凝土、金属等硬质表面材料在水景设计中则要慎重使用。
其他文献
莆田元妙观位于福建省的中部地区,是始建于唐、重修于宋的道教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现存建筑十余座,以仍保留宋代规制的三清殿为主要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工业向低污染、低能耗的第三产业转变,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办公场所需求的增长,办公街区的概念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并在实践层
本文针对直辖后重庆都市区主城公共空间十年建设的观念、方法和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前面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进行综合优化的理念探索。 重庆都市
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市域问题也“正式”浮出水面。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并规定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要“
中国目前建筑能耗问题十分严重,生活热水更是建筑物中排在供暖、空调和照明之后的第四大能耗,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发达国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间是建筑设计中城市意识体现的一种方式,对于创造良好的城市形态,创造人性化的具有场所精神的城市生活环境有巨大的作用。 建筑边界是建筑与环境的中介体
本案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与全面的调研材料为基础,主要建立在对于鼓浪屿近代洋楼建筑中窗及其细部具体形式的分析,探究了其形式的特征与发展脉络,及其形式下反映出的中西方建筑文化
本文主要从制度因素角度,探讨制度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理论意义在于探讨制度变迁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为长春市城市空间接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意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率高速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逐年提升的重要时期。但在中央对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硬性约束下,国家对建设用地的审批却日益严格。基于这种现状,旧城更新成为如
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大化一直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目标,但在当前城市规划的实际运作及建设实践中,经济效益往往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城市政府在追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