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畜禽腹泻是全身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综合症候群的症状之一,能引起畜禽腹泻的疾病多样且复杂,患病畜禽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消瘦以及死亡。防治畜禽腹泻的主要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及药物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最为广泛,但抗生素的滥用使病原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危害了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多数研究报导中药对于畜禽腹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绿色、天然、无毒、无残留及无耐药性等优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蒲地散是由蒲公英(Dandelion)、野菊花(chrysanthemum)、紫花地丁(violaceum)及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组成的用来防治畜禽细菌性腹泻的散剂。据国务院农村农业部兽药管理部门规定,所有兽药相关产品都需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为此,本文通过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其质量控制,按照《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研究蒲地散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来评价其安全性,为后期t临床研究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试验Ⅰ中药蒲地散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蒲地散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及白花蛇舌草四味药组成,为了对其主要药物进行定性鉴别和控制其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对蒲地散主要成分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进行定性分析。首先通过对点样量、薄层硅胶板、展开条件和显色条件的选择等试验确定了蒲地散的TLC的测定方法。其次对蒲地散中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三种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蒲地散各组分在其相关的检测中,样品与标准品或标准药材在同一位置有相同荧光斑点。证明方法可用于蒲地散的定性鉴别。
试验Ⅱ中药蒲地散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了对蒲地散主要药物有效成分定量测定,本试验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对蒲地散中咖啡酸和蒙花苷的检测条件进行摸索,然后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建立了咖啡酸、蒙花苷的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系统适应性和线性关系考察,对3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咖啡酸和蒙花苷含量测定的精密度和回收率、系统适应性和线性关系良好,3批样品中咖啡酸的平均含量为0.441mg/g,蒙花苷的平均含量为0.109mg/g。
试验Ⅲ中药蒲地散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了解中药复方蒲地散的安全性,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取ICR雄鼠20只,按4个剂量组随机分配,每组5只,正常饲喂3后,以1g/mL、0.5g/mL、0.25g/mL、0.125g/mL药物浓度分别灌喂0.4mL。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饮食和死亡状况。结果显示:在灌喂蒲地散后1h内,高剂量组的小鼠略显萎靡,但很快恢复其精神,其他各组饮食、饮水正常,饲养1周后无发病、死亡情况,无法测得LD50。因此按照最大给药量试验(The Maximum Dose Test)方法测定蒲地散的最大给药量:取ICR小鼠共20只,雌雄各半,分开饲养。适应3天后,1日内灌以蒲地散3次,每次灌胃1g/mL药物0.4mL。观察并记录灌喂后小鼠的生理反应和死亡情况,若出现小鼠死亡,对其及时进行剖检并记录病理变化,结果显示,部分小鼠在给药后3min内,稍表现出精神萎靡,安静,怠动,但迅速恢复正常,各组小鼠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7天内无死亡。因此计算蒲地散的最大给药量为60g/kg(折合生药量计)。
试验Ⅳ中药蒲地散长期毒性试验的研究为评价中药复方蒲地散的安全性,采用大鼠为实验动物测定了蒲地散的长期毒性。按照《兽药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指导原则》,取SPF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开饲养,。蒲地散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最大给药量的1倍、1/3倍和1/9倍的剂量饲喂含药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连喂30天,给药后每天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中毒及死亡情况;同时记录饮水投入量和剩余量、饲料投入量和剩余量,计算各组各周的平均饮水量和平均饲料摄入量。于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采血测定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同时称重,剖检,分离肝、肾、脾、心、肺、胃肠、卵巢子宫和睾丸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各药物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大鼠精神活跃,饮食、排泄正常,未见任何中毒、发病或死亡等不良现象;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剂量组的肌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的甘油三脂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大鼠的平均饮水量、平均饲料摄入量、平均体重、各项血液学指标、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蒲地散没有明显的长期毒性。
试验Ⅰ中药蒲地散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蒲地散由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及白花蛇舌草四味药组成,为了对其主要药物进行定性鉴别和控制其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对蒲地散主要成分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进行定性分析。首先通过对点样量、薄层硅胶板、展开条件和显色条件的选择等试验确定了蒲地散的TLC的测定方法。其次对蒲地散中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三种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蒲地散各组分在其相关的检测中,样品与标准品或标准药材在同一位置有相同荧光斑点。证明方法可用于蒲地散的定性鉴别。
试验Ⅱ中药蒲地散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了对蒲地散主要药物有效成分定量测定,本试验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对蒲地散中咖啡酸和蒙花苷的检测条件进行摸索,然后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建立了咖啡酸、蒙花苷的检测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了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系统适应性和线性关系考察,对3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咖啡酸和蒙花苷含量测定的精密度和回收率、系统适应性和线性关系良好,3批样品中咖啡酸的平均含量为0.441mg/g,蒙花苷的平均含量为0.109mg/g。
试验Ⅲ中药蒲地散急性毒性试验的研究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了解中药复方蒲地散的安全性,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测定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取ICR雄鼠20只,按4个剂量组随机分配,每组5只,正常饲喂3后,以1g/mL、0.5g/mL、0.25g/mL、0.125g/mL药物浓度分别灌喂0.4mL。观察小鼠的精神状态、饮食和死亡状况。结果显示:在灌喂蒲地散后1h内,高剂量组的小鼠略显萎靡,但很快恢复其精神,其他各组饮食、饮水正常,饲养1周后无发病、死亡情况,无法测得LD50。因此按照最大给药量试验(The Maximum Dose Test)方法测定蒲地散的最大给药量:取ICR小鼠共20只,雌雄各半,分开饲养。适应3天后,1日内灌以蒲地散3次,每次灌胃1g/mL药物0.4mL。观察并记录灌喂后小鼠的生理反应和死亡情况,若出现小鼠死亡,对其及时进行剖检并记录病理变化,结果显示,部分小鼠在给药后3min内,稍表现出精神萎靡,安静,怠动,但迅速恢复正常,各组小鼠未出现任何异常反应,7天内无死亡。因此计算蒲地散的最大给药量为60g/kg(折合生药量计)。
试验Ⅳ中药蒲地散长期毒性试验的研究为评价中药复方蒲地散的安全性,采用大鼠为实验动物测定了蒲地散的长期毒性。按照《兽药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指导原则》,取SPF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开饲养,。蒲地散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最大给药量的1倍、1/3倍和1/9倍的剂量饲喂含药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连喂30天,给药后每天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中毒及死亡情况;同时记录饮水投入量和剩余量、饲料投入量和剩余量,计算各组各周的平均饮水量和平均饲料摄入量。于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抽取3只大鼠,采血测定血液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同时称重,剖检,分离肝、肾、脾、心、肺、胃肠、卵巢子宫和睾丸并称重,计算脏器指数;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间,各药物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大鼠精神活跃,饮食、排泄正常,未见任何中毒、发病或死亡等不良现象;血液生化指标中高剂量组的肌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的甘油三脂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大鼠的平均饮水量、平均饲料摄入量、平均体重、各项血液学指标、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蒲地散没有明显的长期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