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与测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j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视觉素养是中学生为顺利完成地理学习任务,通过看、读、绘等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训练与实践,有目的、有计划获得的对地理视觉信息选择、操作、解码、阐释、应用、评价反思以及可视化表达等一系列综合性视觉认知能力。它是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以及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迫切要求重新审视地理视觉表征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探讨中学生掌握和应用视觉工具应具备的能力。从符号学视角出发,系统阐释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托建构主义认知观,构建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度融合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萃取出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及表现标准。结合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各要素的进阶水平和行为表现。采用德尔菲法对研究的理论构想进行优化,形成了完整合理的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以项目反应理论中的Rasch模型作为测验工具编制的理论基础,基于威尔逊“四基石”模型开发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运用优化后的测验工具进行大样本测试,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地理视觉素养的理论构想和实测结果,基于目标-测评-教学一致性,探讨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培育体系。全文包括以下基本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研究的缘起、背景和意义,界定了核心概念。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搭建了研究框架,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表述框架。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厘清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和外延,阐释了它的三要素结构,归纳其特征,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地理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地理教学课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构建了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由视觉认知任务管理、知觉加工、地理意象操作、概念加工、整合表达和应用反思六个阶段构成。地理视觉素养正是在地理视觉表征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综合性视觉认知能力。第二章的重点是构建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包括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构成和学习进阶。首先,从学习过程模型出发提炼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和初始构成要素;结合扎根理论研究成果,以更大的学科分析单元整合初始要素后,萃取出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核心要素。基于学习进阶理论、SOLO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思想,尝试划分了各要素的层级水平和对应的行为表现。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优化后,最终提出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由视觉工具选择、视觉解码、视空思维、视觉表达、视觉转换和视觉工具评价构成。其中视觉工具选择和视觉工具评价不做水平的划分,其它要素水平均划分为3级。将构建的理论工具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课例《黄土高原》和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分析了初、高中地理视觉素养的教学现状。同时也发现,与传统的地图技能、地图能力和地图素养研究成果相比,它的教学实践适应性更强。第三章内容是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的开发与检验。以优化后的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作为测验目标依据,以Rasch模型作为工具编制的理论基础,参照威尔逊“四基石”模型,设计了测验工具开发程序。最终,根据测验细目表编制了6份测验工具,并采用小样本的定性试测和大样本量化试测进行检验。试测结果表明,项目和被试的拟合指数等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 Rasch模型质量参数的要求。然而,研究也发现了被试的分离度和信度比较低,一些项目拟合指数不理想,单维性指标超出了标准残差系数的范围,部分建构反应题的评分等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针对不足的地方作出了相应的修订。与经典测验理论相比,基于Rasch模型开发的工具具有客观等距性,克服了工具和样本的依赖性,更准确和稳定。因而,编制的测验工具可用于标准化测试,具有教学推广性。第四章重点是运用编制测验工具进行大样本测试。测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地理视觉解码和视觉表达处于较高水平;视空思维和视觉转换处于中等水平;而视觉工具选择和视觉工具评价则处于较低水平。对地理视觉素养的学校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年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地理视觉素养存在着显著差异,基本呈现学校层次越高、学生视觉素养水平越高的趋势。除了视觉转换素养,男、女生在其它方面的地理视觉素养差异均不显著。高三学生的地理视觉素养成绩显著高于高一和高二,但高一与高二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视觉素养的培育体系,即增强培育意识,树立整体的培育观念,实施精准分层的培育路径和混合培育方式,遵循中学生的视觉认知规律,采取问题驱动、知觉组织、组块化、联想与想象、层次化构建心理地图、脚本化等具体培育方法。第五章总结了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开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咖啡因是咖啡豆、茶叶等天然植物中常见的一种黄嘌呤类生物碱化合物,主要分布于植物的幼嫩组织部位,化学式为 C8H10N4O2,化学名称为 l,3,7-三甲基黄嘌呤(137X)[1]。咖啡因具有兴奋心脏、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抗氧化,舒张血管、松弛平滑肌等生理作用[2],但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咖啡因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心脏病和高血压,且咖啡因具有成瘾性,停用会出现浑身困乏疲软、精神萎顿
老年和老年前期健康者在摄入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可发生餐后血压下降,其机制不清,快速眼用咖啡因后,尤其老年人可升高血压。本文旨在讨论健康老人餐后立即服用咖啡因能否对其餐后血压下降起治疗作用。方法选择7例健康老年人,女性5例,男性2例,年龄64~72岁,平均67.4岁。不吸烟,血压均正常[收缩压<160mmHg(21.3kPa,1kPa=7.5mmHg),舒张压<90mmHg]。采用随机双盲
期刊
喝茶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闲来无事泡杯茶,嗑盘瓜子,聊聊天是许多人的休闲活动,家中许多老人也习惯在一早或傍晚泡杯茶来喝,然而虽然茶饮对人体保健有很大帮助,有些事项需要注意:早餐后20分钟喝茶茶也算含咖啡因的饮品,对老年人的睡眠还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进入老年期以后,常常睡几个小时就醒了,如果再加上喝茶的作用,恐怕会增加失眠的困扰。哪怕是午后喝茶,都还是可能造成失眠,造成隔天白天精神不好
期刊
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思维能力之一,教材是渗透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地理空间思维模型,以中图版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一为例,对教材中设置的"问题"进行编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问题"的进阶要求明显,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从低阶向高阶的发展;(2)"问题"的表征工具丰富,有利于高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问题"涉及的空间概念集中在某些概念上,部分复杂的关键空间
传统液相色谱实验教学中存在着硬件设施不足、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咖啡因含量测定"为例,围绕实验选题、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和实验考核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了提升我国城市广场建设整体工作水平,通过对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对城市广场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为了追求对外的门面效果而盲目地扩大广场规模,还有一些地区一味地模仿、照搬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广场规划设计,未能够科学地结合当地历史发展情况,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使得设计出的城市广场缺乏创新性。基于此,提出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广场空间、融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利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内容,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就"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展开分析。
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结合患者需求,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指导方案,以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运动信念,为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运动行为指导。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利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 11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的分析,以探索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认知现状和指导需求。根据访谈结果,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
目的:观察邵氏组方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邵氏组方配突三针,对照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两组患者均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自身抗体水平、甲状腺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微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