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本加与他的藏獒小说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藏族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以端智加为首的新生派作家的文学创作对之后藏族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文学主题作品及作家群体。德本加是这种文学体制下逐步成长为当今母语文学界的代表之一,他的小说主题也是从单一的乡村主题逐步向都市生活变化,描绘藏族本土生活,观念,价值观的多项型生活变化。本论文对藏族他文学创作的,每个时期藏獒系列小说的变化与创作风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代文学理论中以动物为主题的小说称“动物小说”。动物为主要描写对象,形象的描绘动物世界的生活、各种动物寻食、求偶、避难、御敌的情态、技能,动物在大自然中的命运、遭遇及动物间的关系,动物与人类的接触等,从中寻觅大自然的奥秘与情趣,给人类以有益的启示与享受。从动物视角描绘人的生活、信任、情感的变化。“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就曾说过,“动物小说由于经常接触到生与死,与生命哲学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也会被成人读者所接受。特别是那些以动物为视角所写的作品,开掘一个新的审美层次,也许会引起成年人的阅读快感。老少咸宜,童叟无欺,是一种‘两栖类’文学作品,或者说是一种有超越价值的儿童文学。”动物小说中对动物的行为、形态、心理、性格发展等刻画,必须遵照动物的自然天性,符合自然界动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对动物进行人为地、夸张地、主观地虚构与变形。动物小说严格区分与动物科普作品与天马行空似的想想类文学作品,追求真实性,强调尊重动物的自然属性,是动物小说的一大基本要求。动物小说中的动物直接推动股市情节发展,参与一段完整的叙事。动物小说注重情节的曲折,深刻的主题和深挚的感情是衡量一部动物小说的优劣标准。动物小说的艺术过程,也是创作主体不断体验生命文化、反省生命文化、观察生命文化、感知生命文化、把握生命文化、审视生命文化、表现生命文化、对比生命文化、聚焦生命文化、强化生命文化、拷问生命文化和创造生命文化的过程。沈石溪为展示出“改变弱者,争当强者;活着坚强,死得辉煌”的生命文化的美学真谛,便以阳刚之美和理想之美的悲壮色调为主,让个体的生命在悲壮的烈火中得到净化与升化。无论是猎雕、残狼、象王,还是狼王、鹿王等艺术形象,都有着辉煌的生命历程和悲壮的生命归宿。动物小说萌芽于19世纪的欧洲。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批正面描写野生动物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野外生态学观察经验为素材,用小说、故事、随笔、札记等形式描写了野生动物,他们所形成的文学流派被称为“荒野文学”。这些作品多视角刻划了野生动物的形象,赞美了动物的尊严、动物的个性、动物的智慧、动物的活力和动物美德,洋溢着对野生动物既悲悯又礼赞的真挚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动物为主角,人为配角,或者无涉人事,专写野生动物的故事,推崇由动物所集中体现的荒野精神,动物成了小说的主体。只是直到本世纪初,伴随现代儿童文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动物小说及其理论研究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1928年,《中华教育界》杂志刊发的夏文运长篇文论《艺术童话研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动物小说”的概念,并剖析了此种小说与故事在我国文坛时有产生的原因。……当今动物小说之能大规模崛起,和它能以多种风格面貌呈现于儿童文苑,正是我国作家对前人创作与研究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结果。这些小说形式逐步影响藏族小说,20世纪八十年先后出现了欧珠的《洛珠爷与老狗》、拉巴次仁的《鹦鹉守森林》、曲培的《小猴故事》等现实主义作品,也可以说是藏族当代动物小说的先驱,这些小说通过动物面阐释藏族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某中生态与文化需求,乡村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生存价值,对动物小说的描绘与揭示,将会使我们看到似乎是动物世界特有的而实际上是很普泛的生命存在形式。这一切,想一面镜子,使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某些方面的相似,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德本加是到目前为止,在藏族母语文坛创作“动物小说”数目众多、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成为当代藏族文学创作的典型之一。他出生于安多地区一个偏僻的山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下先后创作了《老狗》、《藏獒》、《加巴与狗加巴》、《狗与主人及其亲戚们》、《哈巴狗收养记》等藏獒系列小说。他的小说通过藏人的生活状态、文化意识、价值观描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化与文化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在人类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动物小说的产生是必然之事。从民间文学中的神话、童话、传说、动物故事,再到纯文学类的动物小说等,也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其中也折射出了人类对动物世界从无知到探索、到认识、到亲密、到敌对、到回归理性认识和亲密相处等阶段性的变化,记录着人类对动物、对大自然、对周遭环境的认知程度的不断深化。在需要唤醒全人类在新世纪树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念的时候,在需要唤起新一代人类成员共同保护人类和动物家园的时候,应该及时而有效地传播环保思想,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环保兴趣,我们已经陆续读到了一些这方面的好书。其中,会聚国内擅长动物文学名家、统筹策划。我们有理由对今后的动物小说更上层楼抱有乐观的心情与期待。作者通过二元对比的形式描绘了人与狗的地位比较、人性与狗性的比较、从狗的角度来折射人的生活,藏族传统文学体裁中已经形成“动物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但目前藏族当代动物小说的形成说法各异,德本加成为藏族当代动物小说统一体系的代表型人物之一,他的小说的研究对藏族文学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说是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人类生活的某种理想与境界,现实与理想之问寻找一种思想节点。通过他的动物小说我们可以比较人性与狗性伦理道德,恩格斯说过:“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在这里,伟人对动物的“兽性”是取贬义的。他从进化论的角度来阐明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的客观事实,从而呼吁人们自觉地更大程度地摆脱自身与生俱来的“兽性”,尽可能地往作为一个人必备的“人性”靠拢,努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当代藏族小说的一个突破,也是德本加小说的创作独特风格。作家用动物的视角,批判人类在高之上的某种文化心态。从整个动物小说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些小说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藏族小说公式化的小说体制下,将成为创作的一种创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后三章为文章的正文及结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现状。第二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主要讲了德本加藏獒小说的创作因缘与文学构思;第二节通过《藏獒》透视某种特定环境下藏族人的文化心态与生存观念;第三节结合当代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解析《藏獒》所函的文化意蕴与乡土文化的表现价值。第三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通过德本加“平民心态”来描述藏獒系列小说所表现的民族自我主义的价值取向:第二节解析了《老狗》的悲剧性审美与主题移位的过程;第三节系统性的介绍了上述两部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第四章主要讲了作者用藏獒与哈巴狗的形态,构思乡村与都市生活的文学现象。即通过动物小说理论对《加巴与狗加巴》、《狗与主人及其亲戚们》、《哈巴狗收养记》等小说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系列小说透视当代藏族人的生活观念的变化及强势文化阴影下所表现的某种文化心态与民族心态;最后结语部分附录了德本加的人生简历、创作成果、采访录等内容。
其他文献
利用浙江省所有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日气温资料,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其升温率为0.117℃/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研究了气温变化的空间
目的: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BAFF)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成员,BAFF可以刺激B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并能够促使其分泌免疫球蛋白。研究发现BAFF异常
目的: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恶性肿瘤。因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卵巢癌5年存活率仅为25%-30%。目前公认的肿瘤标记物CA125只在不到一半的早期上皮性卵巢癌中升高,
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流行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也不断改革创新并日趋多元化,其中,流行歌曲作为一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怒苏语,怒苏语主要分布于云南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一带。匹河乡是全国唯一的怒族乡,它是一个主要是由怒族(怒苏支系)、傈僳族、白族(勒墨支系)和汉族等为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学生生活元素创新教学情境,并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的:1分析高龄老年人冠心病(CHD)与可能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HBP)、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DM)、尿酸(U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的相关性;2筛选高龄老年冠心病患
具身认知与具身情绪,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产物,与第一代认知科学所说的离身认知不同,它强调身体参与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对于这两种具身现象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行为控制来观
化工储罐区储罐数量较多且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诱发多米诺效应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分析池火灾多米诺效应作用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池火灾多米诺效应风险评估模型,并对某
错案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而错案的发生对当事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司法信任面临冲击,故错案的及时纠正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错案发现和纠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