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对IB2及ⅡA2期宫颈癌的治疗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美国、欧洲等地的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不断升高,早期宫颈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而中晚期疾病治疗则以放疗为主,同时辅以化疗。近年来,宫颈癌的治疗在不断的规范和提升,但生存率始终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我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约140000人,死亡约37000人,近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发病年龄明显趋于年轻化。自1982年Feri首次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做了定义,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作为治疗方式的地位也有明显提高,有文献报道,新辅助化疗(NACT)在放化疗时代有一个不确定的作用,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诊断为局部晚期疾病。在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RT)受限的国家,NACT可以促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新辅助化疗作为宫颈癌的治疗方式在国内的地位较高。但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的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一项发表于2018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与直接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关于5年无病生存率,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患者比同期放化疗更差。更早的GOG141研究比较了新辅助化疗在Ⅰ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发现新辅助化疗并没有益处,迄今为止,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仍不推荐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  本文总结ⅠB2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并以单独手术组为对照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及预后影响。  目的:比较ⅠB2及ⅡA2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对手术可行性及病理预后因素的影响及生存的影响。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ⅠB2及ⅡA2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的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研究组的选取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共37例,对照组为单纯手术组29例,37例患者均无明显化疗禁忌症,并全部于新辅助化疗结束后行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对照组29例直接行广泛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观察两组病理预后因素如脉管癌栓、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肌层浸润深度及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情况,并且与单独手术组比较手术质量相关因素,同时讨论两组的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  结果:共对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新辅助+手术治疗组共37例,直接进行手术组29例,随访时间12~108个月,失访率19.6%,患者的平均年龄新辅助组(47.2±8.40岁)VS手术组(43.9±8.92岁),FIGO分期新辅助组ⅠB2期25例,ⅡA2期12例,手术组ⅠB2期24例,ⅡA2期5例,病理类型大部分为鳞癌57例(86%),同时有4例腺癌,3例腺鳞癌和1例小细胞癌。两组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肿瘤浸润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新辅助组(190(175,202.5))VS手术组(195(155.220))(P>0.05),但出血量方面,新辅助组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新辅助组(700(425,900))VS手术组VS(500(325.600))(P<0.05)。新辅助组平均总生存期为74.65(25~108)个月,手术组为60.67(12~103)个月,新辅助组平均无进展期为71.57(12~108)个月,手术组为57.23(6~107)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于ⅠB2及ⅡA2期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与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相比,不能减少病理预后因素,对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改善且增加术中出血量,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方式不推荐使用新辅助化疗,应慎重且个体化评估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背景: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主要是卤代烃类的排放,导致平流层臭氧空洞形成,这使得日光到达地面的有害射线增多。日光照射是一个已明确的导致人类皮肤光老化和皮肤癌发生的自然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经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素血
目的:运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肥胖症儿童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关系,帮助临床评估肥胖症儿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它们的早期临床干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镜像疗法结合通督醒神针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方
研究背景及目的:人工耳蜗已经成为治疗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适应证范围已经扩大到有残余听力的患者,众多学者报道了应用微创手术技术保留残余听力的相关研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绝经后女性患骨质疏松症及其合并骨折的风险也越来越高,相比较之下,男女患病率约为1:8。目前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维生素D浓度变化及VDR基因多态性表达的差异,明确Vit D和VDR基因多态性在儿童性早熟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生物学效应,揭示Vit D在性早熟女童发生发展的部分
背景及目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风险很高,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血栓的风险评估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
脑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者较多见,男女无显著差别。目前临床上通过常规磁共振成像术前肿瘤定位行外科手术切除已成为脑
研究背景心肌梗死(MI)是引起缺血性心肌病(ICM)导致心力衰竭(HF)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并降低冠心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