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事必定位、时时必定位。农业发展银行自1994年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1994-1998年的全面支农阶段,这一阶段,农发行开办了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和农村扶贫贷款,履行了全面支农职责。第二阶段,即1998.3-2004.7,1998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农发行承办的农村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粮棉企业附营业务等项贷款业务划转到有关国有商业银行,农发行主要集中精力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这一阶段,农发行基本上是一家粮棉油的收储银行,由于业务范围太窄,自2001年以来,农发行业务萎缩十分明显,信贷规模处1998年4月天的8000亿元下降到2001年末的6000亿元,年均下降了10%以上。第三阶段应以2004年银监会先后批复农发行支持粮棉油产业化加工企业、龙头企业贷款为标志,农发行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农发行已获准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范围和开办农业科技贷款业务,从趋势上看,农发行有全面履行支农职责的可能。
一直以来,针对农发行业务萎缩的状况,关于农发行职能定位的研究很多,社会各界都在呼吁扩大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发挥农发行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但囿于前几年农发行业务范围过于狭窄的限制,很少有人研究农发行业务范围扩大后,应如何做好市场定位,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市场补缺作用,引导商业性金融而不是与商业性金融竞争。但遗憾的是,农发行获准开办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龙头企业贷款以后,在信贷管理模式、主要营销对象等诸多方面与商业银行存在竞争,直接的后果是:宏观上,农村金融资源的浪费与不足并存,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银行之间对龙头企业竞争激烈;微观上,由于农发行目前与商业银行竞争除了利率有一定的优势外,在结算、服务等诸多方面难以与商业银行竞争,农发行多年渴盼的业务虽然范围扩大了,但并没有解决农发行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因此,研究农发行的市场定位,既重要又紧迫。对照市场定位的基本理论,我们明显感到,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战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定位不明晰,银行经营策略的制定就缺乏了目标性,从而造成银行的竞争力受到影响。
合适的市场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市场细分以及目标市场选择密不可分。本文从分析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市场定位战略的不足之处入手.配合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环境分析,提出: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当在科学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评价每个子市场中存在的机会,结合自身的实力,进行市场定位。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上讲,农业发展银行不适宜一直采用跟随型定位战略,应当采取市场补缺的战略,抓住市场中的先机,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建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