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和研究主体是基于党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所提出的具体实施要求以及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项国家政策下,同时也是针对我国乡村如何摆脱当下最直接的矛盾与后续的发展做出的一次积极尝试与回应。指出乡村的发展不应该是单纯的回归传统,也不能一味的向城市化进程发展,需要寻求一个合理的介入方式来平衡乡村的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正确位置,针对性的解决当下乡村面临的困境,保留自身特色,在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下,以微更新的设计策略和原则来实现乡村的有机发展。本文对乡村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从三个方向构建研究框架:其一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村落研究当下乡村的主要现状与矛盾,总结出目前乡村转变较为成功的实际案例,将调研村落的基本概况和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对比,总结出主要的发展路线。其二通过村落自下而上的构成微元素研究村落无序演变与有序介入下村落肌理的构成与转换;从旧建筑的符号、语言与组成要素等综合分析旧建筑空间在微更新指导下的重构与延续;强调场所精神和特殊记忆点对于村民情感的重要影响,确定村民的主人公地位。其三通过对南河港村的评价分析和概念的设计方案研究乡村在微更新策略的引导下如何进行空间的功能转换和生命延续。论文研究将微更新理论用于目前我国乡村发展转变的现实问题中,从小范围、小尺度方向入手,研究乡村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从村落、建筑、空间多方面多角度实施因地制宜的更新方式对乡村聚落进行介入更新。对于乡村聚落形态、民居新旧转换以及空间构成的研究中,指出在更新活动中必须尊重本土历史和文化特色,延续传统精华。参考乡村发展已取得显著效益的典型路线,提出以微更新的设计策略进行乡村改造,从现实的角度解决乡村改造面临的实践问题。在研究旧建筑空间转换中引入ARP(Adaptive Reuse Potential)理论分析建筑更新改造的最佳介入时间点,选择最优化的更新方式,同时将空间转换主要分为住宅空间和非住宅空间转换,更加细致的总结出乡村空间功能转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归纳总结在微更新设计概念的指导下乡村旧建筑空间的介入转换研究,补充当下乡村旧建筑空间的相关研究内容的不足。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