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相较于欧美国家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来说,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颇晚,因而在运行和监管上存在诸多缺陷。其中最广受质疑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分红现状:自90年代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连年走低,且不派现的公司连年增多,导致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分红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市场上的坐庄现象层出不穷,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为整治我国资本市场的这一乱象,我国证监会自21世纪始颁布了相关政策,该政策不强制规定每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红,而是把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与其再融资的资格联系起来,从业者和学术界学者把这种具有软约束性质的监管制度统一定义为“半强制分红政策”。然而,自半强制分红政策颁布以来,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合理性在学术界产生了一些负面争议,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悖论”,即政策可能迫使那些确有再融资需求、资金短缺的公司为获得融资资格而、分红,却难以约束那些长期业绩良好却不分红的公司;2、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于上市公司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很多公司为了迎合政策采取了投机式、钓鱼式分红行为。针对以上所述的争议和质疑,本文提出以下问题:(1)半强制分红政策是否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整体的分红水平?(2)这一分红水平的提高是源于上市公司的政策迎合行为,还是出于对股东利益的考虑?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一)分析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我国资本市场分红水平的整体效果;(二)实证检验我国资本市场分红水平的提高是源于上市公司的政策迎合行为还是其出于对股东利益的考虑通过对上述假设的实证研究,本得出如下结论:(一)半强制分红政策提高了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的分红意愿和分红水平。(二)这一分红水平和意愿的提高主要源于上市公司的政策迎合行为而非其对股东利益的考虑。具体表现为:(1)融资需求较高、资金匮乏的公司的出于迎合政策要求(再融资资格)显著提高了其分红水平和分红意愿,且其分红行为根据不同阶段的政策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半强制分红政策对资金充裕、长期业绩良好的优质公司没有显著影响,即半强制分红政策无法提高资金充裕的公司的分红水平和意愿,亦无法提高长期业绩良好的公司分红行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