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传说的叙事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u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姜女传说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属于世代累积型的作品,由文人记载的“杞梁妻”、孟仲姿与民间流传的“孟姜女”熔铸而成。它发端于先秦,形成于隋唐,成熟和繁荣于宋元明清,蔓延至现当代。《左传》《礼记》《孟子》《列女传》、唐诗、敦煌变文、碑刻都留下了孟姜女故事生成与发展的痕迹,戏曲、曲艺促进了它的成熟并走向全面繁荣,与风物民俗的结合则使该传说的流布范围更广,和民众生活的联系更紧密。《左传》述杞梁妻不受齐侯郊外吊唁,意在强调礼法;《礼记》《孟子》凸显善哭而变国俗,宣扬了妇德;《列女传》《说苑》增添了天人感应下的崩城情节;发展至唐代,故事基本定型,“孟姜女,杞梁妻”不辞辛苦,为筑城的丈夫送寒衣,并哭倒长城。自此之后,孟姜女传说不再有质的变化。孟姜女传说在形成、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核心的情节要素,譬如千里寻夫、滴血认骨、哭崩长城这些情节普遍存在于明代以后的孟姜女文本和艺术表演之中。宏观来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史传、方志、诗词、碑刻、民间故事、歌谣、唱春、宋元戏文、话本、杂剧、小说、地方戏曲、变文、宝卷、弹词、鼓词、子弟书、道情、时调、风物、民俗、绘画、面具等叙事载体传播。各种不同的叙事形式构成了容量极为可观的孟姜女文艺(1)或“孟姜女现象”,这给孟姜女传说的叙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孟姜女传说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纳其他故事中适宜的情节内容,以丰富自身。它还运用每一个时代新型的文艺形式,进行广泛的传播。其中,史述与诗词叙事、口传文学、戏剧、曲艺、小说等叙事方式是它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它又与民俗相结合,成为许多地方的民俗事象。孟姜女传说的传播方式,归根结底,都属于叙事,只是叙事的目的和艺术手法不同而已。具体而言:史述秉承“史笔”的自律性,侧重实录、简洁,旨在教化;诗词叙事偏向于含蓄蕴藉,或歌咏,或托物言志;具有自娱自乐或“互娱”特性的口传文学,因其情节的传奇性和传播的灵活便捷性而推动了孟姜女故事走进“寻常百姓家”;相对较晚的由地方剧种改编、演出的姜女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艺术的综合性,并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俗曲、风土人情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欢迎;在仪式剧中,祈求平安的孟姜女傩戏承载了祭祀、娱乐、教育的多重功能,是“祭中有戏,戏中有祭”的完美结合;另外,熊佛西在“五四”新思想指引下所创作的《长城之神》侧重于表现知识分子“激进与徘徊”的矛盾思想,谭毅、一行以角色独白构建的《孟姜女》话剧则是对“戏在内心”理念的一次有益尝试。孟姜女传说的曲艺形式有变文、宝卷、弹词、子弟书、时调等,它们总体上是以通俗浅显的口语讲唱为主,运用细腻的白描手法,叙写故事“微入毫发”,且能避免“唠叨繁琐”,加之表演者叙事状人,生动逼真,颇能赢得观众喜爱。在民俗文化叙事中,孟姜女传说一方面积极融入当地原有的民俗,另一方面生发新的风物和民俗事象。传说与地方风物、岁时习俗、人生礼俗和信仰风俗的结合,使孟姜女由凡人而升级为湖湘一带的“全能”保护神,成为民间神谱中不可或缺的神祇。由于孟姜女传说变异的空间有限,在通俗小说兴起的宋元之后,很少有人以孟姜女的传说为素材来创作长篇小说,而现当代小说家张恨水、苏童所创作的孟姜女中、长篇小说,无疑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创作主题上更为多元化,情感上更为个体化,形式上也有了更多尝试和创新。史述、口传文学、戏剧、曲艺、民俗五种主要叙事方式文体互动,多级传播,实现了该传说整体上的文化增值。孟姜女故事蕴含的反抗压迫、忠于爱情、追求自由等精神使其思想内容丰富、文化内涵厚重,不仅在国内超越时空界限,融汇各种文艺样式,形成了“孟姜女文化”,而且远播日本、朝鲜半岛、越南、英国、俄罗斯等国。本文以李朝时期使节所写的《燕行录》这一文献为依据,考察了姜女传说在古代朝鲜的传播情况,了解到燕行的使节们在观赏山海关有关孟姜女庙宇及其他“遗迹”时,常会以诗歌纡解行旅的疲惫与宣泄精神的苦闷,慰藉旅途之辛酸,并以姜女自比,表明忠贞不渝之节操。李朝使臣的孟姜女书写也为“孟姜女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域外资料。本文在对孟姜女传说进行跨文体研究时,做到微观审视与宏观把握相结合。既梳理了孟姜女故事演变、发展的历程,又不拘泥于事实考据,而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叙事传统,合理借鉴国外叙事学理论,挖掘出孟姜女传说五种最主要的叙事方式各自的叙事策略、叙事话语、叙事修辞和叙事风格,并努力揭示这一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之中的土生土长的故事,何以会风靡大江南北、远播域外多国的原因,探索它能为当下中国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提供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另外,在口传文学越来越式微的当下,如何依托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政策的支持,使古老的孟姜女传说,能够绵延不断地传承下去,并用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媒介,让这一母题焕发出新的光彩。
其他文献
青春期是个体从孩童发展到成人的一段较长时间的过渡期,也是个体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时期会发生一系列重大的相互关联的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的变化和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青少年缺少生活经验,难以应付突如其来的诸多变化,从而面临很多身心健康方面的威胁,成为一个特别易受伤害的群体,受伤严重者甚至走上轻生自杀的道路。因此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的自杀行为,是青春期教育的重要主题;而了解引发青少年自杀的风险因素
学位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推动地热能高质量利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重力热管的高效传热机理以及重力热管对草坪增温效应的科学问题,搭建重力热管草坪加热系统,采用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冬季草坪增温重力热管特性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重力热管在地下水与草坪土壤间的传热过程,通过热阻理论分析计算得到重力热管工作时参数。对重力热管地热能开采
学位
模型选择和模型平均是当代统计分析中用于解决统计建模不确定性并提升统计分析预测准确率的两个主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医学、生物等领域。缺失数据和删失数据是上述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类不完全数据。相比完全观测数据,缺失数据和删失数据这两类不完全数据更为复杂。然而,现有大多数模型选择和模型平均方法都是在数据完全观测的情况下发展而来的,在数据不完全下特别是数据随机删失下的模型选择与模型平均研究相对较少
学位
绕家人,自称(?)u13,以往认为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其语言称为绕家话,属苗语。1992年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绕家人的意愿将其识别为瑶族。1950年代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对绕家话做过调查,但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1985年《苗语简志》出版时,绕家话在苗语中的方言土语地位都未确定,1991年出版的《汉藏语概论·苗瑶语篇》认为绕家话属苗语黔东方言西部土语,2000年出版的《苗语方言划分
学位
目的 基于大五人格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人格特质进行潜剖面分析,探究其人格类别与社会支持方式偏好的关系。方法 于2018年7-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大五人格简式版量表和自行编制的社会支持方式偏好量表进行测量。采用潜剖面分析探究人格类别,采用多因素分析探究不同人格类别患者的社会支持偏好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2型糖尿病
期刊
技术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泉,知识产权是可持续创新的根本。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迈进。专利作为前沿科学技术信息的有效载体,是知识产权产品的核心,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创造、培育及统计监测将贯穿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然而,既有的专利统计及分析仍
学位
众所周知,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彝语分六大方言:东部方言、南部方言、西部方言、北部方言、中部方言和东南部方言。彝语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和境外一些国家。在彝语研究方面,不管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方面,除了彝语北部方言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早已涉猎,其他几个方言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彝语是云南省使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本文以滇北彝语五个方言土语(分布在三个县)的语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昆
学位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本文在“碳达峰”战略目标下,以碳足迹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区域和产业视角对碳足迹进行了多维测算,分析了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以“碳足迹”总量约束为目标的优化分析框架,旨在为推进“碳达峰”战略目标提供参考或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从区域视角测算了我国碳足迹的水平。首先,基于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
学位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在全面考虑评价对象(Decision Making Units,DMU)各方面属性特征的基础上,使用概念、逻辑、数学等方法进行抽象汇总,得到可以比较评价对象优劣的分值或排序结果的一类测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决策技术手段。在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权重是准确表达、反映评价主体价值取向的关键要素,更是决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科学性、合理性、公允性的核心。因此,赋权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价
学位
作为科技创新之翼、国家强盛之魂,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是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以及科技格局的“核心变量”。纵观世界R&D发展演变进程,以R&D活动为基础、以R&D产品为脉络、以R&D产业为纽带的多维创新生态已然形成。由于呈现显著的投资性质,《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版SNA)基于多国核算专家的大量研究调整了对R&D活动的核算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