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宫颈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为大家所熟知,其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宫颈癌发病的主要病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性感染,而宫颈癌的转移是导致患者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以及放、化疗等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得宫颈癌的总体治疗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率Ⅰb期为12%~22%、Ⅱa期10%~27%,Ⅱb期宫为34%~43%[1]。对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手术创伤,更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但对于宫颈癌来说手术毋庸置疑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如何在术前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充分评估,使那些早期淋巴结未受累及的患者免受大范围手术及血管神经副损伤之苦,对哪些高危患者需要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降低术后复发的概率,无可厚非的成为了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SIPA1基因(信号感应增殖相关蛋白1)是肿瘤转移效率调控位点(Metastasis efficiency modifier focus,Mtes)上的关键基因,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抑癌基因。SIPA1蛋白是一种特异性的RapGAP蛋白。研究显示SIPA1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疾病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然而在宫颈病变中却研究甚少。目的:本实验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研究宫颈癌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正常对照组,血清SIPA1d蛋白的浓度和组织中的吸光度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推测SIPA1基因在宫颈癌病变进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SIPA1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指标,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初次收治的非宫颈病变患者(1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I-III)患者(11例),宫颈癌患者(43例,其中无淋巴结转移患者21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22例)的宫颈组织。所有标本的病理诊断均经术后石蜡切片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上述66例患者组织标本取材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部分为锥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进行标记染色,得出吸光度值,吸光度值越高其在组织中的表达越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上述66例患者于入院后抽肘静脉血4ml,以35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置于-80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测定SIPA1基因表达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One-way ANOVA)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宫颈癌组织中SIPA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SIPA1蛋白在正常组,宫颈CINII-III组,宫颈癌组吸光度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吸光度值高(p<0.05);SIPA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吸光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浸润等方面SIPA1蛋白吸光度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SIPA1蛋白血清浓度与临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SIPA1蛋白在正常组,宫颈CINII-III组,宫颈癌组血清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有淋巴结转移组较宫颈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SIPA1蛋白的浓度高(p<0.05);SIPA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宫颈癌肿瘤直径大小,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浸润等方面浓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SIPA1基因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性,检测SIPA1含量可能为术前评估宫颈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2、SIPA1基因的表达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病变组,宫颈癌组,以及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脉管浸润组中无明显差异,提示检测SIPA1基因表达的意义不在于区分宫颈癌与否,而在于区分宫颈癌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3、SIPA1蛋白在宫颈癌血清浓度与组织中的吸光度值具有正相关性,检测血清SIPA1蛋白的浓度可以间接反应组织中SIPA1基因的表达情况,血清SIPA1蛋白检测是一种应用简便,经济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