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不同年代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发育而成的时间序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氧化物、矿质元素、黏土矿物、磁学参数等理化性质随成土年龄的变化趋势及其机制,服务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体系和分类。研究发现:1)随着土壤发育时间的延长,土壤容重、土层厚度、游离铁和铁游离度与成土年龄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土壤的发生演变。2)土壤发育过程中,土体和黏粒中Al2O3、Fe2O3、TiO2含量增加,而Na、Ca、Mg、Mn、P淋失,但淋失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减弱。发育初期(0.01Ma) Ca、Na、Mg已经基本从土壤中淋失殆尽;成土初期Si淋失较多,但在高度发育的土壤中Si淋失开始停滞。常用的土壤风化发育指标(如硅铝率Sa、硅铁铝率Saf、风化淋溶系数ba、A指数、B指数、WI指数、CIW指数、CIA指数)与成土时间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难以指示土壤的发育程度,但土壤的Sa、Saf和元素Si迁移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土壤中生物复硅的存在。3)频率磁化率χfd、饱和等温剩磁SIRM、非滞后剩磁χARM、软剩磁IRM,、退磁系数S-300MT之间及其与成土年龄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和A层土壤的硬剩磁IRM(?)、B层和BC层土壤的磁化率x、以及粉粒磁化率χsilt与成土年龄的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磁学参数及其相应的比值组合可以反映土壤的风化发育程度和相对成土年龄。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土壤,DCB溶液处理后的磁学参数的损失率只能够粗略指示土壤中的形成的次生磁性矿物的含量,并不能真正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和相对成土年龄。雷琼地区玄武岩发育土壤表现为亚铁磁质的特性,富含亚铁磁性矿物,尤其是磁赤铁矿,是土壤磁性的主要贡献者。而随着时间的延续,不完整反铁磁铁矿物逐渐增加,对磁性也起到一定的贡献。4)在琼北地区,次生的伊利石类矿物仅存在于1.33Ma以前的土壤中。表层土壤中钾和硅的含量高于下层的土壤,说明存在一定的生物复钾和复硅过程;活性硅含量随成土年龄而降低,表明P.Barr e假设在热带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在具有一定的生物复钾和复硅条件下,在成土初期也会存在,但最终会由于土壤强烈的脱钾和脱硅作用而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