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域整合的角度看威利的《论语》英译本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记录,是中国文化传世经典。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道德、政治、哲学、教育等诸多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阐释和翻译,作为19世纪伟大的汉学家、文学家,威利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其论语译本一直是英语世界较为通行的译本,并多次出版,直到现在,他的译作仍是最受英语读者欢迎的少数译作之一。  阐释学作为一门对意义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与哲学,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阐释学对于翻译研究的关照主要表现在:理解是历史的,对文本的理解应当从历史性出发;理解者和文本都有各自的视阈,理解应当将两种视阈交融在一起,达到“视阈融合”;阐释学视角下的翻译过程就是阐释的循环过程,不同的译者的不同阐释使得原作保持生机,也就是效果历史。  韦利身上的盎格鲁-犹太人的双重身份对他性格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和职业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身居英国的“他者”身份让阿瑟·韦利在寻找研究对象时很容易将目光投向另一个“他者”,并能以较为客观的角度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他的翻译挑战了著名的传教士詹姆斯·理雅各的“学术范本”。他反对理雅各解读《论语》的立场、质疑他在朱熹的阴影下对《论语》的翻译,接受了“一个时期一位孔子”的观点。威利试图还原孔子在原文中的形象,不同于其他译者笔下那个高高在上,庄重的孔子,威利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理性,智慧,谦逊,务实,具有饱满人格的“先师”形象。在翻译论语中的关键词时,威利采用了普适性和统一性的翻译原则,他明白没有哪一个英文词可以涵盖所有内涵,也许一个带有普适的概念是不错的选择。  不同于从语言层面分析其翻译的对与错,本文从哲学阐释学的角度分析威利对论语翻译所做出的贡献,正是由于古典文学的漫长阐释过程,才使得我们的文化为世界所了解。
其他文献
《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一次丫头小红给宝玉倒茶,宝玉打量了半天,感到那丫头长得“十分俏丽甜净”,却不认得,于是那丫头冷笑一声道:“爷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suc
学位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水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器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为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品牌净水器的净化能力,给消费者提供消费
学位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形成性评价的兴起,广泛研究成果表明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习,这使得如何通过评价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深受关注。   本研究是基于形成性评价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对非
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会话是一种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本文基于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提出的会话分析理论,依据学者刘虹对这一理论的总结和扩展,以中美电视访谈节目《鲁豫有约
新修订的GB 13495.1—2015《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以下简称“新标准”)国家标准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