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成像的元素图像生成和三维重构技术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裸眼立体显示技术作为三维显示的终极目标,是未来显示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集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具有全视差、观看者无视觉疲劳和视点连续等优势,能多维度展现真实场景的三维图像,自提出以来受到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由于集成成像显示机理等因素,此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元素图像采集方式复杂、重构光场存在多种串扰、重构图像质量受限等。本文以计算机辅助生成集成成像为基础,从元素图像生成和三维重构两个主要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针对部分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创新性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深度信息的集成成像内容生成方法研究针对获取真实场景时存在采集设备复杂、采集的元素图像质量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幅彩色场景图片和深度信息快速生成元素图像的方法。通过彩图和深度信息的对应关系构造虚拟理想光场模型,建立元素图像显示面到理想光场的像素映射关系,沿光路反向迭代搜索光场曲面中离观察者最近的对应像素点,作为元素图像匹配点。这种反向单点映射使元素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只对应唯一的场景像素,提高了匹配精度,有效消除了深度阶跃处的空洞,改善重构光场的显示质量。而且避免了多选一的冗余计算,算法时间复杂度主要受控于元素图像阵列像素总数,而不是场景分辨率,从根本上减少了匹配数量。相比传统算法生成速度提高了6倍以上。针对LED立体显示的缺陷,提出一种抑制累积误差的元素图像生成算法。为避免正向映射算法中场景像素重复计算造成的算法效率低下,引入同源点映射。但同源点映射存在累积误差,本文提出相应的误差抑制算法,结合实际的空间分辨率限制和重构面到中心深度平面上的位移偏量值,对每组同源点间距进行纠正。减少了元素图像阵列内的像素累积偏差,提高基于LED的重建光场显示质量,消除立体图像的边缘畸变。(2)针对集成成像内容生成的深度信息精确化研究对于利用深度图简化采集过程的计算机生成集成成像系统,深度图中的像素值不准确会导致光场中的像素发生传递性位置偏移,因此本文从主动和被动获取深度图两方面分别提出针对集成成像内容生成的深度信息精确化算法。被动获取的深度图因投影缩放畸变、弱纹理区域等因素,存在大量集中性误匹配点,易导致计算生成元素图像时出现扩散式错误。针对这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广义超像素分割的双目立体匹配算法。首先设计了用于弱纹理区域的广义块匹配。采用简化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自定义离散边界的拟合度,对离散边界进行一致性检验,实现快速且精度较高的边界匹配。其次设计吸附生长匹配算法处理剩余的密集纹理区域。这种方式获取的深度图局部误差范围和误差幅度很小,没有斑块性质的误匹配区域,平均误匹配率低于9.84%。消除了重构光场的畸变和深度断裂现象,使得重构的三维图像细节突出,提高了光场完整性。针对主动获取的深度图中前景与背景间空洞较大和背景噪声点偏多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针对RGB-D深度相机的深度图修复算法。结合加入深度值相似因子的改进联合双边滤波算法对深度图二次修复优化,产生高鲁棒的深度重构效果。通过深度值比较保证优先选择背景边界线上的模板块进行填充,实现从背景到前景区域良好过渡。避免了过度填充,保留图像的边缘,修复精度较高,重构的三维图像边缘清晰,PSNR平均值从20.91提升到36.26。(3)基于人眼观看机理的三维重构研究针对集成成像重构过程中相邻元素图像以及相邻透镜间的光线串扰导致的三维重构降质失真现象,以人眼实际观看内容为切入点,提出基于人眼观看机理的三维重构质量改进方法。首先确定视场范围内不同观看位置光线的准确来源,计算元素图像显示面中实际进入人眼的光线分布,其次建立元素图像显示面映射到特定视点的视场模型。模型表明特定位置人眼的观看内容是对元素图像阵列像素信息按视点位置的3维参数经过“平移”和“缩放”两种变换叠加而成。最后利用视场模型设计针对特定位置人眼视场的最佳元素图像阵列,扩展视点范围,抑制邻近透镜光线串扰,提高视点抗抖动性。在重构分辨率不变的前提下,改善光场显示密度,提高视图的清晰度,增加光场信息量。实验表明本文算法本文算法消除了周期性串扰现象,扩大了观看视点数量,有效提高了边缘位置的观看效果,使得有效观看视角提高到传统算法的两倍。结构相似性值平均值大于0.88,解决了重构系统串扰光线过多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亟需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可持续新能源,提高可持续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氢能具有单位质量能量密度高,清洁排放零污染,来源广泛等特点,在新能源发展领域具有广阔前景。电解水制氢技术是获得氢能的理想方式。然而,目前用于电解水制氢的传统商业化催化剂仍以贵金属基催化剂为主,如Pt、Ru O2、Ir O2等,其高昂的价格和较差的稳定性制约了电解水制氢的发展
学位
背景:近年来,由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得显著改善,然而生存期的延长也带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发病率增加的问题,中枢转移进一步成为限制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精准治疗的需求使得肿瘤活检及分子检测变得尤为关键,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解剖学位置较为特殊,其活检风险高、可及性低,因而液体活检成为首要的可替代方式。其中脑脊液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比起血浆,脑脊液似乎是更好
学位
肿瘤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肿瘤临床治疗手段,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体内识别抗原的“哨兵”,在启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目前,为了提高免疫治疗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来激活DC细胞、促进抗原提呈,从而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本论文设计了2种纳米药物体系,通过外源性刺激(近红外光以及交变磁场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发重视。人体内的压力是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对其测量被广泛地应用在介入诊断中,作为医师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因此,介入医疗领域对压力传感器性能要求更高。目前所使用的传统压电式传感器存在受电磁干扰、断开重连需要校零、扭矩有限、大漂移概率高等明显问题,而光学传感器不仅弥补了这些问题,还具有体积小、轻巧灵活、灵敏度高、精度高、稳定性好、漂移小、生物兼容性等优势
学位
为了应对愈加复杂的环境场景和需求,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将深度融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6G万物智联的愿景。不论是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还是卫星通信系统都工作在微波和毫米波段。可见,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天线也需实现这两个频段的覆盖。针对微波天线和毫米波天线的不同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基于结构复用实现跨频段覆盖的多频复合天线设计方法,提出了几款在微波和毫米波实现不同功能的复用结构,
学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因其在照明和全彩显示领域的应用潜力而被受关注。近年来,虽然红光和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在新型磷光材料和热致延迟荧光(TADF)材料的帮助下得到明显改善,但是,OLEDs依然还有一些难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蓝光和黄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和红、绿光发射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相比依然还有很大差距,造成全彩显示和照明用OLEDs整体性能存在致命缺陷。目前解决这一
学位
癌症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科研人员致力的方向,传统治疗方案(放射疗法,手术疗法和化疗)不能根治癌症,且无法解决易复发、副作用等问题,因此急需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金属纳米颗粒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近年来,由于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金属纳米颗粒在医疗领域展现不小的应用潜力。例如: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可以通过抗癌活性药物修饰,携带药物用作药物载体进行递送;特殊性质的金属纳米颗粒可以靶向堆
学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近年来商用的新型发光二极管,因其独特的优势在全彩显示及固态照明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白光OLED作为照明光源具有面光源、低散热、可实现柔性及制备工艺简单等有别于无机LED的独特优点。虽然磷光OLED可有效利用单线态与三线态激子实现高效率,但磷光材料稳定性差以及重金属的引入不可避免地降低器件寿命同时增加了制造的复杂性及成本。为了制备节能绿色环保光源,设计并优化基于传统荧
学位
紫外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紫外通讯和火焰探测等方面。宽禁带半导体是传统的光电探测器材料,在紫外探测上具有本征探测、抗辐射、转化效率高、体积小和工作电压低等优势。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透光性和热导率,是新兴的二维材料。将两者结合,实现石墨烯与宽禁带半导体复合结构的光电探测器,能充分利用半导体的高探测效率和石墨烯的高载流子传输能力。在探测器中引入纳米结构和p-n结能增大材料的吸光面积,增强耗尽
学位
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和低损耗光纤的问世,光通信网络迅猛发展。同时,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近年来高速发展,促使着人们对光通信系统数据速率和数据容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扩展光通信系统的速率和容量,人们对光通信网络和光互连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动了各种新型光电子器件和传输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在光通信网络中,电光调制器是光通信系统发射器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是将电信号转换为高速数字脉冲光信号,相当于光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