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城中村”更新策略及设计控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北山村“城中村”更新改造规划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中村”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城市问题,由于城市极速扩张,将原来城市郊区或者城市周围的一部分村庄和农业用地包围了起来,使他们逐渐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份子。但是“城中村”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问题,使城中村的发展处于混乱无序的低水平状态。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困扰着城中村的居民;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环境景观凌乱不堪,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破坏城市景观,还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城市化质量发展水平的迫切需求和物质环境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诉求,“城中村”成为了转型期城市更新的重要载体和特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改造已成为大势所趋。“城中村”改造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工程,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深切关注百姓切身利益的可持续的民生工程。本文着眼于转型期宏观背景下,重点研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城中村”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探索其可持续更新解决的策略及“城中村”改造设计控制的方法;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建筑环境品质的提升、规划项目的有序开展和实施以及使公众利益得到保障,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进行有利的引导。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城中村四个方面的改造策略,设计控制研究方法;以社区发展为目标,调整社会结构,重点解决好拆迁安置补偿问题,妥善解决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的社会进步策略;重视“民生工程”,土地多功能利用,“城中村”改造与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的经济复兴策略;重视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重视文脉传承的文化带动策略;完善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文明教育,树立环境价值观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力推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生态改善策略。有效加强发展与控制的关系,从整体出发,科学合理进一步对“城中村”的开发强度、开发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并从修规层面加强对其城市设计的控制,达到与整体城市的协调与发展。  “城中村”是一个巨大、复杂、跨学科的系统,它的改造更是长期、艰巨、“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一蹴而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研究。它的改造不是简单的建筑形态的改变,而是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统筹发展、科学指导,需要村民的热心支持、民众的广泛认同,需要社会市场的参与,资金的支持,协调、平衡好各方的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推动改造。让“城中村”顺应转型期城市的发展需要,协调整个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满足日渐紧凑、多元化的城市功能,提升品质和环境,发挥其在城市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智慧城市在中国政府的倡导下迅速发展。智慧城市的照明体系在城市夜生活的照明环节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智慧照明系统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夜生活的保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物遗产种类繁多,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太行山一带传统聚落与民居以其鲜明的地域特征、传统的建筑风貌、古朴的民俗风情闻名于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都是人类目前面临的问题。建筑节能已经被放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加以强化,建筑节能对减少能源消耗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屋顶保
近十年,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全球最高气温屡刷记录,洪水和风暴的频度越来越大,极端气候变化的破坏力与日俱增,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忽视的问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所在的城镇普遍具有冷热两季交替、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全年低温、昼夜温差大
本文以风景区规划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边缘型风景区为研究核心,通过相关概念的界定、城市边缘型风景区特征探究,对城市边缘型风景区的规划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并通过实例予
学位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气候变化就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近些年来,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灾害频发,2012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暴雨灾害,造成77人遇难,为61年以
构成艺术理论是基于人的视觉审美心理、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设计理论,它被广泛地运用于造型设计的各个层面: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椅凳,从汽车产品到螺钉,从我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