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死亡文化的演变:1~17世纪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除了关注衣、食、住、行这些生活上的问题之外,还不得不关注生命最后的终结——死亡问题。面临死亡的困扰,宗教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终极关怀。死亡历来成为了宗教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基督教尤其如此。基督教反映的是一种罪感文化,它对死亡的关注远甚过对生活的关注。本文探讨的就是基督教死亡文化,文章从两个横向剖面——基督教死亡观和死亡仪式入手,纵向地展示了基督教自创立初始至宗教改革期间基督教死亡文化的演变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教死亡文化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经历了形成——定型——发展——变革的基本过程。本篇论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附录三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本课题有关的概念界定、研究动机、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等;附录部分列出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正文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论述基督教死亡文化的形成。1世纪早期在罗马帝国内形成的基督教主要受到了两希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犹太文化)的影响。基督教死亡文化在吸取两希死亡文化的成果基础上,建立了自身独特的死亡观和死亡仪式。因此本章内容主要是叙述罗马人和犹太人的死亡文化以及基督教形成早期的死亡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论述基督教死亡文化的定型。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统一的基督教世界瓦解,形成了罗马、西哥特西班牙、高卢以及爱尔兰为中心区域的死亡文化区,各地区对死亡仪式以及对死亡仪式的阐释方面有着不同;后经加洛林王朝时期统治者对基督教文化的整合,死亡观和死亡仪式开始趋向统一,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努力终于使得基督教死亡文化在9世纪末定型,并经过两个多世纪后在西欧普及开来。 第三章论述基督教死亡文化的发展。12世纪始,在第二次文艺复兴的背景下,一种新的炼狱信仰的死亡观开始形成,并经过接连几个世纪的宣传成为了基督徒基本的信仰。炼狱死亡观认为人死后需在炼狱中度过一个灵魂纯净的阶段,生者的代祷能够帮助死者纯净灵魂。这种新的死亡观更进一步加强了以弥撒为核心的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各种代祷仪式的作用。新的基督教死亡文化在中世纪后期发生了异化,它与臭名昭著的赎罪券制度结合,为其后来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第四章论述基督教死亡文化的变革。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新教对传统的基督教死亡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同罗马教廷步步的决裂中,路德破除了旧的炼狱死亡观,割裂了死者的灵魂和身体同生者现实世界之间的任何关系。路德认为人在死后的得救与否主要取决于信仰的纯洁与否,因此生者为死者所做的一切代祷仪式都是无用的。路德新教建立了一种新的死亡观和死亡仪式文化,新教本身的死亡文化亦在历史中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局面,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督教死亡观和死亡仪式包涵着深厚丰富的文化信息,囿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章框架,本文仅对它们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一番考察。盆︾自
其他文献
目的 随着静脉移植在治疗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内膜增殖所引起的移植静脉狭窄成为影响术后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据统计,静脉移植术后早期(移植后30天内)
文章借鉴国外设计艺术院校师资培养的案例,介绍国内环境设计专业的师资建设情况,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即建立严格的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制约机制
针对全球及中国近海海域,采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III建立波浪数值预报模型,由此计算得到研究区域的波要素。基于预报模型计算结果建立波浪数值预报可视化系统,采用M
作为企业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产权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经营资源和隐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各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伯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蜱传播,以某些小型哺乳动物为宿主,该病自从1975年被发现以后[1],其流行范围已扩大到五大
人民性是墨子思想的精髓,是墨子思想区别于其他学派思想的根本标志。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墨子思想以其人民性特质,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储存着炎黄子孙最为优秀的文化基因,至
基督教朝圣是中世纪英格兰社会中常见的宗教活动,在自然科学发展有限、基督教信仰主导精神世界的条件下,人们通常把供奉有圣像或圣物的教堂和修道院视为神圣之地,前往乞求物质和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数量的增加,整车物流行业的业务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面对越来越多的订单配送量,整车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原有的调度模式,已明显难以满足订单量增加所带来的整车物流需
《吉姆老爷》,因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道德寓意,被誉为20世纪第一部杰出的现代主义小说。本论文试图对这部小说作一个比较完全的研究。然而,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将论述重点
<正>初一学期伊始,我怀着七分忐忑,三分期待走上了一年五班的舞台,扮演起班主任的角色。又有一个新家的美好感觉让我心甘情愿地早来晚走,与同学们一起劳动、一起学习、一起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