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耗能节点钢框架抗震性能动力时程分析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1839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震设计即为延性设计,良好的延性可以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基本的承载能力。节点的抗震延性对于框架整体的抗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梁柱交接的受力交汇点失效,则结构的荷载传递就会中断。因此,框架整体结构的延性取决于节点的延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延性节点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节点本身塑性铰外移机制的研究,而对于采用新型节点的延性钢框架整体抗震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于新型延性节点钢框架屈服机制及塑性铰发展规律都有必要做整体受力分析。本文基于新型延性节点的研究发展现状,按照我国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及美国相关规范设计钢框架尺寸,建立了翼缘削弱型节点钢框架、盖板加强型节点钢框架以及普通节点钢框架的ANSYS有限元模型并分别施加了EI-Centro波、汶川波与兰州波,进行了模态分析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不同节点类型钢框架在实际地震波作用下的框架整体的变形及内力响应、弹塑性应力应变发展、塑性铰机制及楼层损伤分布和抗倒塌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节点类型钢框架模型的前五阶自振周期差别很小,表明节点刚度对框架整体刚度影响较小。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地震波作用下,新型延性节点均能使塑性铰外移,塑性铰范围增大,塑性发展比较充分,提高了钢框架整体延性、承载能力以及耗能能力。整体分析中,不同节点类型钢框架的变形及内力响应规律基本相同,削弱型节点钢框架吸收的地震力较小,因此地震响应相对较小,而盖板节点钢框架则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地震位移及内力响应。增量动力分析表明,削弱节点钢框架和盖板加强节点钢框架通过外移梁端塑性铰,改变了梁端塑性铰出现的次序和钢框架传力路径,在钢框架中部3~6楼层的塑性发展更加均匀,形成了“薄弱楼层群”,相对于普通钢框架在薄弱层的集中塑性损伤,楼层损伤较小并且均匀,抗震性能更好。研究成果可为新型延性节点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室内模拟试验为基础,研究夯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并进行同夯击次数条件下的微观结构研究,以期获得非饱和黄土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的微观结构变化的支持。同时,编制数值模
本文即是在考虑双重非线性影响下,对单层柱面网壳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弹塑性稳定性分析.本文有计划地对四边支承、两纵边支承、两端支承三种支承方式的柱面网壳共计一千二百
黄土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性,一般在浸水与压力的作用下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增湿变形。许多工程事故都因其增湿变形引起。目前规范以湿陷系数进行黄土地基设计,湿陷系数只是反映了浸
碳纤维布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项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它是利用树脂类胶结材料将碳纤维材料粘贴于混凝土表面,从而达到对结构构件补强加固及改善结构受力性能的目的。由于
目前,国内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工程实例并不多。但由于其节点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和外形规则的特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层建筑外形日趋新颖,体系渐为复杂。而方钢
裂隙岩体的渗流对于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渗透系数的确定及渗透张量的描述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甘肃北山某地区深部地质研究为背景,开展了现场裂隙
高层建筑的抗风计算和风振控制,是工程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和高新技术。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随着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新的轻质高强建筑材料的出现和施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高层、超高层住宅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而且,现代高层建筑还向多功能、综合用途上发展,使梁式转换层的结构形式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近年来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流变是岩土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许多滑坡在破坏前都表现出明显的流变特性,
摘要:利用消能减震的方法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势,该方法通过给结构添加消能减震装置,来修改结构的地震响应,减轻地震力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