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88年间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x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伴随着政治的改革和经济的开放而兴起,政治和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哲学改革的跟进,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强调主体,注重从实际出发,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要求,成了这次哲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节选改革开放最初兴起的十年,对中国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作了详细的考证,力求总结1978-1988十年间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首先由李泽厚、刘纲纪等人在美学研究中率先提出了实践的本体地位问题,1979年在《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中,李泽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论。1988年在南开大学组织筹备的“哲学体系改革讨论会”上,与会代表一致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方向,至此,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全国全面展开。   哲学界主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体系内容以及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且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是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的一种反思。90年代后,由于受到政治性批评和理论自身的研究深入,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由热转冷。   本文认为,中国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掀起热潮不是偶然,正如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一样,是社会环境变化的必然产物。社会历史条件的成熟与革命斗争的需要,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迫切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并在无产阶级中宣传新的世界观,因此,马克思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新的哲学思想。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导向的调整、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切都促成了马哲体系改革的不可避免。一批汇集中国哲学界精英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大量相关文章书籍发表出版,讨论迅速扩展并对一些理论问题取得共识。与国外先进文化的交流,亦使得哲学的发展朝着更适合中国需要的方向变革。   根据对“实践”和“物质”在实践唯物主义中所处地位的不同认识,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实践唯物主义基本内涵。大致有五种,本文按序予以分类,详细分析了五种涵义。其中“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历史观”、“超越论”和“物质-实践本体论”最为盛行。构建实践唯物主义的体系是这次哲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学者见仁见智,提出了众多方案,大体以自然观、认识论和历史观为主,按照不同的原则演化为不同的体系,细分为三部分说、五部分说和七部分说。   本文第四章从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出发,将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分为对立与调和两派。对立派一种观点主张用实践唯物主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另一种观点反对以实践唯物主义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退步。调和派则认为,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并不冲突。二者一是从性质上,一是从功能上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哲学本就不应再搞体系,特别是不再搞那种统一的、标准的、权威性的体系。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任何人都不应该将某一范畴或某个特征作为超越一切的范畴特征而赋予其本体的地位。实践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或任何学派来说,其最重要的作用仍然是在认识论上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终实现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观念的变革。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实践的观点,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原则改造哲学体系,“过”和“不及”都是我们在实践唯物主义发展中要必须注意避免的问题。   要做到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相信实践唯物主义发展的前景是向上的,虽然道路很曲折,但是只要克服自身的问题,就能赢得更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光缆交接箱(简称OCC或FDH)是一种用于光纤城域网中主干光缆与配线光缆节点的连接调度设备,可实现光缆的接续、成端、配线、分路、调配和冗纤盘贮等功能.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开
全军第六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于1983年9月15~20日在杭州召开。会议收到论文485篇,其中大会报告42篇,分组交流125篇。现将交流的主要内容分专题综述如下。 一、冠心病 1.危险
和谐的实现,不仅是人们的历史追求,也是当今社会实践主体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成为许多国际问题、社会问题、民
学位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对“究天人之际”问题讨论十分集中而活跃者当属东汉时期。东汉时期的关于天人之际思想,影响了其后玄学乃至宋明以降中国哲学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曹端,《明史》中称“论者称为明初理学之冠”。   曹端的思想首先明显的表现出对于朱子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真正奠定曹端的理学地位和使他对后来理学的走向产生影响的则是
学位
姜堰市在全面推广水稻肥床旱育、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其旱育秧池 ,科学合理地搞好间套复种 ,既可大大地提高秧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增加综合效益 ,又能
潘平格身处明末混乱的时代,心学日趋没落,清谈成风。这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大声疾呼修齐治平之学。他以浑然天地万物一体为其思想基石,认为浑然一体之性就是仁性。他认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