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树形结构的拓扑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所面临的诸多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问题而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规模很大,受到可扩展性不佳、节点能量受限、能耗不均衡等诸多限制。基于树形结构的拓扑控制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其选取部分节点构成具有树形结构的虚拟骨干网络,并采用层次型睡眠调度算法对网络进行控制,以优化网络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很好地适应规模大、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利用拓扑控制算法构建树形结构的虚拟骨干网对提高无线传感网络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算法,用于构建具有树形结构的虚拟骨干网络。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一种不依赖位置信息的拓扑控制算法LTC构建连通支配树型网络。新算法利用节点间的跳数估计节点的距离信息,大大减少了对于节点具体位置信息的依赖,增强了算法的实际可用性。在选取骨干节点时,以节点的剩余能量、通信代价以及节点度作为选择依据,构建覆盖全网的连通支配树。仿真实验证明,LTC算法采用的连通支配树结构显著提升虚拟骨干网的可扩展性,同时充分考虑节点性能信息,延长网络寿命。  (2)对基于LTC算法的虚拟骨干网节点的能耗和时延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提出一种LTC算法的优化算法LETC。基于LTC算法的骨干节点能耗分布不均衡,新算法引入密度控制因子,根据局部区域不同的能耗情况选取不同的骨干节点布置密度,用较多的节点分担更为繁重的数据转发任务;同时,对于能耗较低的节点,在不超过节点最高能耗的前提下,尽量提升节点传输数据的速率,优化网络的时延性能。仿真实验证明了新算法在LTC算法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均衡网络的能耗,延长网络寿命,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时延。  (3)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使用寿命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优修复率的拓扑控制算法(TC-OR)用于构造类正则树结构的虚拟骨干网。算法首先选取剩余能量较多、连通度较好的节点作为正则树的树节点;针对树上链路的连通情况,再选取补充树节点构成补充链路;最后利用退火算法,以骨干网修复率为评价函数,最终确定各个树节点在类正则树上的位置分配和补充节点,从而建立具有最优修复率的虚拟骨干网。仿真结果表明TC-OR算法构建的虚拟骨干网具有较高的修复率,从而延长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且更适用于中小型网络。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根据现阶段的工作对下一步的研究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在设计中,首先给出了军用无线分组网的发展方向及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实际要求入手,根据跳频电台、数据终端及分组无线网的特性,分析给出了在原有的跳频电台中,增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引发了空气污染,能源浪费,交通拥堵等问题。人们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发
与相干正交频分复用(CO-OFDM)系统相比,奈奎斯特脉冲成型(Nyquistpulse shaping)的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有着相似的频谱利用效率,更好的非线性容限和更高的相位噪声容忍度,已经成
该文所作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编制了适用于含有任意复杂终端三维腔体的电磁散射计算的FDTD程序.★根据已有理论,独立地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吸收边界-Higdon吸收边界.★
该论文阐述了在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pSOS内核上如何实现可移植的TCP/IP协议栈.根据TCP/IP的分层模型,将TCP/IP协议栈按功能分成七大模块:网络接口模块、ARP地址解析模块、IP模
该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在电子技术软、硬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OTH)全数字化接收机的结构,并对该全数字化接收机的结构建立了仿真模型.针对
该文首先阐述了ISDN和多功能终端的整体概念.接着分析了T.126协议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实现的总体方案.在最后一章给出了多功能终端软件的总体设计和实现构架,工从原理和代码两
在当前高速相干光传输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相干光单载波时域均衡信号(CO-SCTDE)以及多载波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OFDM。这两种信号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在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的
协同通信技术,是利用无线网络中的多个节点之间相互协作或者加入专门的中继节点,实现传输路径共享。其具有如下特点:(1)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改善小区边缘或盲区用户的通信质量;(2)
该文介绍的图像压缩方法,正是基于图像的小波变换,从图像压缩和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出发,利用小波变换优良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结合嵌入式多层量化的方式和自适应算术编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