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二语写作已成为其中的一个热点。我国的二语写作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以往的研究表明,词汇的缺乏是影响我国二语学习者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上世纪中后期语料库语言学的日益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计算机辅助的语料库运用于二语学习者写作研究之中。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二语学习者的口语、笔语语料构成的学习者语料库应运而生。在我国借助于计算机语料库的实证研究主要开始于本世纪之初。
本研究是一次同一母语背景不同二语水平的学习者的中介语对比研究(CIA),选用的语料库是《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通过对该语料库中收录的大学阶段1-3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不同文体的英语作文(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抽样分析,旨在了解我国二语学习者在不同文体的作文中,产出性词汇的发展状况。
以往的研究中使用到了众多的测量词汇的方法,如:词汇新颖度(LO)、词汇密度(LD)、词汇复杂度(LS)、词汇质量(LQ)等。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词频概貌(LPF)是相对成熟的一种方法。文中对产出性词汇的分析采用的就是Laufer和Nation于1995年提出的词频概貌的方法。运用Range软件对议论文和记叙文中所有选定的1-3年级学生的作文样本进行了处理,获得了每篇样本的词频概貌数据。然后将得到的数据输入SPSS软件,对两种文体的作文分别进行了描述统计;通过方差分析检验了两种文体作文的词频概貌在三个年级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在每个年级中,学生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词频概貌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数据分析显示:
1.无论是在议论文中还是记叙文中,1-3年级的学生使用的型符(tokens)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议论文中,无论是哪个年级,非2000常用词的低频词的增加幅度都大于记叙文;
2. 在1-2年级和1-3年级之间,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词频概貌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是在2-3年级之间,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3.在每个年级中,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词频概貌之间全部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
1.在不同文体的作文中,我国二语学习者的产出性词汇随着年级的增长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虽然产出性词汇在不同文体中都会随着年级的增长有所增加,但是在2-3年级这期间,产出性词汇没有出现如同1-2年级和1-3年级之间的显著性增长。可见对于我国的二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高原”现象会出现在2-3年级这期间;
3.无论在哪个年级,我国二语学习者使用的产出性词汇会随着文体的变化产生显著性差异。
鉴于此,本文对二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重视不同文体作文的写作练习,以促进不同词汇,尤其是低频词汇的习得;
2.评阅作文时,要更多的关注词汇的丰富性,鼓励学生多使用低频词和新学词;
3.不仅要注重词汇的输入,还要注重词汇的输出。“写长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运用数据驱动学习法(DDL),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5.关注学生的“词汇高原”期,帮助学生尽快渡过这一瓶颈,从而进入词汇发展及二语学习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