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粉煤灰基复合粉体制备与应用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37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煤灰是燃煤火力发电过程中有机和无机组分在燃烧后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我国现阶段排量较大的工业废渣之一,其成分复杂,处理不当会造成众多污染。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作为主要能源之一的煤炭在未来仍占重要地位。为了减少粉煤灰对环境、土地以及大气的污染,利用其物理属性和化学组分使粉煤灰高价值利用是适应环保要求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将粉煤灰在马弗炉中815℃下煅烧2 h得到煅烧粉煤灰,根据“粒子设计”的思想,以煅烧粉煤灰为载体,以Mg SO4、Mg Cl2、Mg(NO3)2和Na OH为包覆剂,制备了三种不同形貌并具有核-壳结构的煅烧粉煤灰基复合粉体。通过现代仪器对煅烧粉煤灰和三种复合粉体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讨论了复合粉体的制备机理及镁盐中阴离子对形貌的影响。将三种复合粉体以5%的填充量分别填充到尼龙6中,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并揭示了复合粉体对尼龙6力学性能与阻燃性能的协效增强机理。将复合粉体作为一种高效吸附剂,研究了在不同吸附剂投加量、不同初始p H值、不同初始浓度及不同温度下对Cu(II)和Pb(II)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计算了理论平衡吸附量。通过比较吸附前后FTIR与XRD的变化,探明了复合粉体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对吸附Cu(II)和Pb(II)后的复合粉体进行了解吸再生,分析其再生机理,并研究了再生后复合粉体的重复利用性能。其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复合粉体表面成功负载了不同形貌的纳米粒子,复合粉体粒径、比表面积和孔径均大于煅烧粉煤灰;在0~800℃下复合粉体1、2、3的失重率均小于纯氢氧化镁。在p H=10时,粉煤灰与Mg(OH)2之间所带电荷相反,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且粉煤灰表面Si-O-Si、Si-O和水合碳酸镁、氢氧化镁之间形成了Si-O-C-O-Mg和Si-O-Mg-OH,于是在粉煤灰表面形成了稳定的包覆层。由于不同镁盐中阴离子不同,对复合粉体包覆层晶面的表面能和生长习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最终形成不同形貌的包覆层。(2)三种复合粉体作为填料填充到尼龙6中,可以整体性提高尼龙6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且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熔融指数和氧指数均高于氢氧化镁填充尼龙6。三种复合粉体可以代替纳米氢氧化镁填充尼龙6,改善纳米氢氧化镁填充尼龙6时分散性能和加工性能,并降低氢氧化镁制备成本。(3)三种复合粉体作为吸附剂时,对Cu(II)和Pb(II)的去除率远大于煅烧粉煤灰,溶液初始p H值对Cu(II)和Pb(II)的吸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且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复合粉体对Cu(II)和Pb(II)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方程,通过计算三种复合粉体对Cu(II)的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88.68、224.72、204.49mg/g,对Pb(II)的理论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12.61、142.65、122.39 mg/g。通过改变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均可使排放时Cu(II)和Pb(II)的浓度与p H值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当Cu(II)和Pb(II)共同存在时,Cu(II)对Pb(II)会产生抑制效果。(4)三种复合粉体对Cu(II)、Pb(II)的吸附过程包括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主要是与Mg(OH)2、Mg CO3·3H2O之间发生离子交换,物理吸附是由于复合粉体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解吸再生时的最佳焙烧温度为400℃,最佳焙烧时间为240min。解吸机理为:Cu2(OH)2CO3和Cu(OH)2受热分解为Cu O,以及复合粉体表面和孔隙中吸附的Cu(II)被氧化为Cu O;Pb3(CO3)2(OH)2受热分解为Pb2OCO3和Pb O,以及表面和孔隙中吸附的Pb(II)被氧化为Pb O。通过重复利用实验发现,三种复合粉不但对Cu(II)和Pb(II)有很好的吸附效果,还有一定的再生能力。
其他文献
无烟煤具有碳含量高、杂质含量低和煤化程度较大等特点,是开发煤层气的重点目标之一。燃煤燃料的大规模使用是引起全球变暖、水平面上升和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要加强对煤炭及其煤层气的绿色高效开采的重视。随着深部开采的推进,无烟煤的三高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常规的井工由于开采成本高、污染、地质条件高等缺陷。所以对于无烟煤的开采,可采用原位注热流体化开采法来解决,该方法具有清洁、高效、开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
学位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各种纳米材料层出不穷,碳量子点以其独特且优异的性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碳源材料对碳量子点的合成及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我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焦炭、煤焦油和煤沥青等煤基衍生物的产量也居于世界前列,煤及煤衍生物富含芳环结构,在微观结构上适宜制备碳量子点。以煤及煤衍生物为碳源,可以通过化学氧化法、超声和电化学氧化等方法进行碳量子点的制备研究。本文以煤沥青为碳源,通过碱-氧气
学位
列车运行时会产生动荷载,带来的环境振动问题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对一些科研精密仪器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给周围一些既有或即将建设的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在城市郊区既有铁路线周围进行基坑开挖,列车运行产生的动荷载会对基坑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基坑安全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振动荷载产生的原因、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问题以及屏障隔振的机理,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列车对
学位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矿所处的地应力环境越来越高。在高地应力作用下,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支护结构发生较大的非线性变形和破坏,严重威胁深部煤矿安全。经过多年研究,面对围岩大变形时,以围岩能量吸收和变形释放为基础的让压支护代替传统的刚性支护已逐渐成为解决深部高应力巷道大变形问题的共识。但是目前针对深部高应力巷道让压控制技术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让压空间小,无法满足高应力巷道的变形需求,不能有效发挥围岩
学位
植生混凝土不但具备透水混凝土排水透气的功能,还可以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繁衍的栖息环境,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护坡、城市景观建设以及生态边坡治理等工程建设中,对调节生态平衡、减少环境负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国内外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和归纳了当前植生混凝土应用研究的不足和技术缺陷,对植生混凝土的改性及工程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借鉴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思路,提出了适用于多
学位
煤层自燃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安全生产,还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经济损失,因此,煤层自燃灭火工作刻不容缓。钻孔注浆隔绝氧气法是目前煤层自燃灭火最实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在自燃范围与深度基本明确的情况下,通过钻孔对着火点注浆,封堵导气通道,使火源隔绝氧气而窒息熄灭。而对于采空区及岩体节理裂隙发育程度较高的自燃区,通常会发生“跑浆”现象,浆液流向、扩散范围等信息无法及时获取。查阅文献后发现目前仅能
学位
为了提高粗煤泥的分选效果,课题组首先开发了复锥型单溢流管水介旋流器-煤泥旋流重选柱,然后开发了一段为双溢流管煤泥旋流重选柱二段连接分级旋流器的分选分级旋流器,实现了煤泥的短流程分选分级。以此为基础,对课题组前期研究的一段(双溢流管)分选二段分级组合旋流器进行改进,在一段上溢流管上增设一溢流室,通过溢流室上的提升装置调节一段溢流管插入深度,期望能实现一段底流排矸石、一段上溢流排中煤,二段底流排精煤、
学位
以立德树人为课程传授中心环节,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目标,充分挖掘公共选修课钢铁生产概论的思政元素。在钢铁生产流程知识讲解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努力拼搏,继承优良传统,用智慧和能力服务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期刊
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继续得到彰显,然而近年来,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尤其是现如今由于大规模的采集浅层煤矿资源,很多煤矿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和开采范围不断扩大,这些情况也导致矿井矿震等深部开采诱发的灾害更易发生。当冲击地压或者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事故导致的煤岩体发生破裂时,往往会伴随液压支架、矿井电力系统等设备的损坏,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人员伤亡。而微震监测与定位技术通过对矿井中岩石破裂所产生的微
学位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浅煤层可采资源都已趋近枯竭,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与开采环境的变化,煤矿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不断增加。其中煤炭自然发火导致的煤矿火灾事故到目前为止依旧是世界性难题,煤自燃给井下工作人员安全和设备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给国家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经济损失,同时煤自燃时放出的大量有害气体也对国家碳中和、碳达峰事业造成不小挑战。为了防治煤自燃,灌浆、阻化剂、均压通风、凝胶、泡沫等各种防灭火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