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世界,尤其是巴基斯坦,正面临着巨大的动乱和混乱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几十年来,巴基斯坦常发生宗教、政治、越境、宗派、民族主义和种族武装冲突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显著的原因是其社会的解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是终止不同地区间仇恨、歧视和偏见,从而促进和谐的唯一手段。因此,在巴基斯坦,和平教育必须着眼于解决这些冲突的根源,如,以种族、阶级、种姓和教派为基础的分歧。要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尤其是巴基斯坦,正面临着巨大的动乱和混乱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几十年来,巴基斯坦常发生宗教、政治、越境、宗派、民族主义和种族武装冲突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显著的原因是其社会的解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是终止不同地区间仇恨、歧视和偏见,从而促进和谐的唯一手段。因此,在巴基斯坦,和平教育必须着眼于解决这些冲突的根源,如,以种族、阶级、种姓和教派为基础的分歧。要改善这一局面,巴基斯坦需要长期而积极的和平教育。在此背景下,教师关于学校和平价值观教育的知识、信念和实践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批判性地评估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中学师生(男、女)对和平价值观教育的知识、信仰和实践的理解,来考察巴基斯坦和平教育的现状。此外,本研究还对教师在促进和平价值观教育和对中学生实施和平教育战略方面的做法进行了调查。同时,本研究还考察了男女教师对和平价值教育的认知差异,以及男女学生对教师和平价值教育知识和实践的认知差异。对巴基斯坦和平教育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理解和平教育的概念及其对师生发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有助于为师生营造和谐的学校环境,有助于政府对课程进行分析优化,以改进学生和教师的和平价值观教育。为了了解学校层面教师对学校和平价值观教育的认知、信念和行为水平,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本研究选择巴基斯坦木尔坦地区学校的高年级(9、10级)男女学生和男女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城乡理科男女学生和教师在知识、信念和行为水平方面的差异,研究对70名学生和40名教师进行了学校层面的前导性研究。对70名学生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城市地区和文科生的信念水平(信念1和信念2)和实践水平(实践1、实践2、实践3和实践4)较高。为了达到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方面,采用三角互证的设计思路,将木尔坦地区的师生作为研究总体样本,通过分别向师生发放描述性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对学生和教师在性别、地区、教授或学习学科方面的差异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通过克隆巴赫系数检验确定问卷的信度。对学生的推理分析表明,男生、城市学生和文科学生的信仰水平(信念1和信念2)和实践水平(实践1、实践2、实践3和实践4)高于女性学生、农村学生和理科学生,其中男性学生的信念(信仰1和信仰2)和实践(实践1、实践2、实践3和实践4)水平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和理科学生。对教师的推断分析表明,男性教师、城市教师以及教授文科的教师在知识水平(知识1和知识2)、信念水平(信念1,和信念2)和实践水平(实践1、实践2、实践3和实践4)较高。此外,不同资质的教师在知识(知识1和知识2)、信念(信念1和信念2)和实践(实践1、实践2、实践3和实践4)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定性分析方面,半结构化访谈被用作主要的数据收集方式,以获取关于学校如何应对和平教育的信息,如学校开展了哪些促进和建设和平以及和平教育的活动,哪些因素影响了和平教育的实施。本研究共访谈了 40位学校负责人/校长,其中22位(55%)为男性,18位(45%)为女性。为检验和平程度,本研究进行了卡方检验。访谈的具体问题是“和平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你们学校在促进和平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您认为孩子们应该通过和平教育学到什么?”、“你们学校的和平教育课程有哪些?”、“你们学校用什么样的教学实践来教授和平教育?”。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专业和领域的校长在以上问题的回答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卡方检验的p值表明,和平教育的所有问题在不同性别、学习、研究领域的校长上具有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发现教师数据和学生数据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最后,本文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学校、教师和学生改进与加强和平教育的建议,从而不断提高巴基斯坦中学和平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致良知”作为阳明及其弟子后学内进德以修己、外亲民以教化的共同宗旨,是16世纪中国思想转折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仅限于理学,更是影响深远的一次重大社会思潮。而如何探寻这一转折与影响的原因及其实现就成为后世把握阳明心学真精神的关键所在。阳明殁后,其弟子后学便从王学分化演变的角度揭示了“致良知”作为王门教法宗旨的普遍性意义。晚近以来,又有学者从“致良知”的内圣实践进路显豁“即道德即宗教”的人文宗教之义
“情绪劳动”这一术语最初用来描述服务行业员工的工作,后被研究者引入教育领域,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定义为一种形式的情绪劳动。然而,当前关于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较少关注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绪互动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互动中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梳理以往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发现若干问题还
20世紀的轉注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同時,20世紀學者們對轉注研究的意義存有異議,或認為轉注研究已經過時,或認為它無足輕重。其實,文字學史無法迴避轉注問題,文字學理論也以轉注學説為重要源頭之一。就20世紀轉注學説的研究現狀而言,從學術史的角度來看,目前沒有出現專門對20世紀“轉注”學説進行全面研究的論著。對專人專書中轉注學説的研究而言,存在研究面狹窄、不夠深入的問題;而對轉注學術史的研究而言,其研
青年学生对于自我的认知和外部的探索都有待深入,他们也面临着诸多生涯角色的转换与适应问题,致使个体存在着一些生涯发展的困惑。积极心理学为青年学生生涯辅导提供了很好的框架和思路,在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中与生涯关联最为紧密的就是希望。因而也有研究者聚焦生涯领域提出生涯希望及其相关概念,编制了相关工具,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当前生涯希望的有关概念和内涵还不太成熟,测量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生涯希望发展特点
漆艺,即漆的工艺,漆的艺术。中华漆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中华漆艺历史中,汉代是第一个高峰时期,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技术与风格,已然创造了中华漆艺的首度辉煌。就图像而言,汉代漆艺中的漆器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图像遗产,这些“汉代的图像”与“图像的汉代”既是中国社会史的镜像,又是中国艺术史的镜像。本文站在图像知识考古学的视角,以汉代漆器图像为研究本体,以文化史、工艺史、绘画史为指引,运用历史学、图像
奏议主要是指臣子上呈君主的官方文书,属于应用型的上行公文。狭义的奏议主要指书面奏议。广义的奏议还包括口头性的奏言,以及被整理后的书面性奏言。本文以两汉奏议为研究对象,分析奏议产生的重要制度——论政制度,对奏议的生成、运作、存储、类别、格式、论政话语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奏议引用“五经”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奏议的文学特色,以及奏议与几种文体之关系,阐述奏议在汉魏六朝时期的收录、流传和经典化问题。除去绪
本论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现当代学者对苏舜钦的研究状况,指出其得失,阐发本论文的撰写理念和学术价值。第二部分为前两章,主要探讨苏舜钦的家族世系,揭示其对苏舜钦的双重影响。阐析苏舜钦的生平行状,对苏舜钦在“庆历新政”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进奏院事件”的实质以及苏舜钦的心态变化进行再度反思,剖释皇权专制与它们的密切联系。第三部分为三四五章,主要探析苏舜钦的文学主张,对苏舜
根据福利经济学主流观点,在一般条件下,风险共担的分配形式是帕累托有效的。与此相关的政策含义是,我们应该追求风险共担。但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文献指出,金融机构之间风险共担的联系可以成为风险传播的渠道,提高金融系统的整体风险。于是我们发现,风险共担并非,如传统福利经济学告诉我们的那样,总是对社会有益的。由此,本文对传统的帕累托标准进行了精炼,提出了系统性帕累托标准。根据该标准,对赌
音乐创造力是一般创造力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是一般创造力与音乐领域的有机结合。音乐创造力对于促进人的创造能力、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才等具有独特作用。因而,许多国家都把音乐创造力列为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把音乐创造列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有关音乐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多年来音乐创造力的概念多以产品取向为主且界定模糊;音乐创造力的结构成分不清,缺乏
本文将电影置入媒介融合的传播语境中,遵循“电影作为媒介”的研究范式,对电影媒介属性的变化以及众多新的电影形态和“电影”景观进行考察。本文主要运用大众传播学、媒介环境学、媒介学理论、“媒介化”理论和技术哲学等理论方法,将媒介研究和电影现象研究进行有机整合。进而提出,从模拟技术时期到融媒技术时期,电影的媒介属性在不断地生成、拓展、强化和变革。它积极地与新媒介进行互动和融合,通过“再媒介化”的转型,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