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我院收治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的特点,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优势,并结合文献调研,设计出临床操作性强、技术相对规范的中医有效方案,为开展下一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为指导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方法】 以1994年1月—2004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病历资料为定群样本,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病历调查表,采集病历信息;将相关资料录入EPI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均数±标准差)、构成比及频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总结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例特点,设计出相对规范、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结合文献调研进一步论证。 【结果】 广东省中医院近十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304例,其中手术后粘连占70.1%,尤以胃肠手术、阑尾手术及妇科手术后多见,既往手术时间距发病的时间间隔差距较大,45.5%的患者发病于术后1—5年之间。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降低中转手术率,本组非手术治疗占83.2%。在单一方法、两种方法、三种方法共7个治疗组中,针灸、灌肠及中药外熨三种方法并用的治疗组中平均排气排便时间(21.29±17.32h)、肠鸣音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78.64±36.62h)、腹痛缓解平均时间(35.14±27.42h)、腹胀缓解平均时间(34.30±28.15h)、液平好转时间(60.08±31.74h)、积气好转时间(62.24±35.71h)均最短;针灸灌肠组各指标平均时间短于单一针灸组、单一灌肠组;针灸外敷组各指标平均时间比单一针灸组、单一敷药组短。 【结论】 手术后粘连仍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本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其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大大优于西医文献报道的结果。以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吴茱萸盐炒外熨、针刺足三里、天枢、内关等相结合的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本病较有优势,但仍需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