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功能型便秘属于消化道非器质性病变,即结构和代谢未见异常的慢性便秘,临床上又称作特发性便秘。典型症状包括粪便坚硬、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不畅和排便次减少,同时伴随症状还有腹胀、急躁易怒、胁肋胀痛等。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生活节奏的改变等外界因素相关,同时功能型便秘与病因常互为因果,会造成失眠、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西医治疗便秘的药物种类很多,包括泻药、润滑剂,还有软化剂和促动力药。这些药物临床上发现短期临床缓解率高,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长期使用泻药结肠黑变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对功能型便秘认识的深入,患者对疾病的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本研究是通过对传统医学继承,同时因人制宜,辨证论治,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疗效。 目的: 观察理气润肠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气滞肠燥证的临床症状,确定理气润肠法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方法: 本研究入选的60例患者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功能型便秘气滞肠燥证的病例。男性19例,女性41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为4周。治疗组给于中药汤剂治疗。治疗中药组:自拟理气润肠方,每日一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饭后温服,日2次,观察症状指标变化,共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为中成药组:六味安消胶囊,0.5g/粒,每次4-6粒,每日3次。治疗期间嘱患者勿进食辛辣、油腻等,调畅情志。不服用上述药物以外的其他消化系统药物。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4周后的各临床证候变化情况。 结果: 1、两组治疗后排便主症积分组内均较前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总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5)。 2、两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性状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性状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比较:中药治疗气滞肠燥型便秘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排便频率和排便性状与中成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 3、两组治疗后兼证单项积分都有所下降,腹胀、烦躁易怒、食少纳呆、口干口苦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缓解,经比较:治疗组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胁肋胀痛、寐欠安组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次证进行组间比较,中药组和中成药组在腹胀治疗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烦躁易怒、食少纳呆、胁肋胀痛、口干口苦、寐欠安上进行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中成药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中药治疗组在治疗气滞肠燥型便秘上优于中成药对照组,主要体现在对便秘兼证的改善上优于中成药对照组。 4、治疗后两组组内总分比较均P<0.05,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和中成药对照组组间比较,P=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 5、临床疗效上,60例患者中,治疗组30人,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人,痊愈1例,显效4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总体上,中药组总有效率优于中成药对照组,经比较中药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P<0.05。 结论: 理气润肠法中药汤剂与六味安消胶囊中成药对治疗功能性便秘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排便性状治疗,烦躁易怒、食少纳呆、胁肋胀痛、口干口苦、寐欠安伴随症状改善方面,理气润肠法较六味安消胶囊效果明显。理气润肠法在临床总疗效和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六味安消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