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皮肤附属物的形态发生及其真皮乳头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态发生是指胚胎细胞分化成形态和结构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过程。牛蹄皮肤附属物包括围绕蹄末端趾骨的角质化结构与皮肤,研究牛蹄皮肤附属物的形态发生,不但对于阐明发育生物学的热点问题,器官形态发生中上皮一间充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研究成果对于毛囊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实验用牛胚胎作为实验材料,用石蜡切片,HE染色法系统地研究了牛蹄皮肤附属物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用免疫组化定性检测了6-catenin在牛蹄皮肤附属物形态发生中的表达,探讨了其表达的规律,构建牛蹄真皮乳头cDNA表达文库,为研究牛蹄皮肤附属物的形态发生奠定了的研究基础。实验的结果与结论如下: 1.牛蹄皮肤附属物形态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应用HE染色法观察牛蹄形成过程中真皮、表皮及牛蹄边缘毛囊的形态发生规律。结果显示: (1)真皮乳头最早出现在胚胎期60天的蹄冠、蹄壁处,蹄壁处的真皮乳头与表皮互相嵌合,形成真皮小叶,且随着蹄的发育,嵌合越来越深;蹄底处的真皮乳头最早出现在胚胎期70天,胚胎期71-90天,蹄底处真皮乳头逐渐变粗变深,胚胎期90天左右,真皮乳头开始出现第一次分叉,分叉之后,其数目、粗度、长度都增加,胚胎期9卜225天,在经过若干次分叉增殖过程之后,蹄底处真皮乳头数目、粗度、长度达到最大;蹄缘处的真皮乳头最早出现在胚胎期75天左右,在牛蹄发育过程当中,在数量及大小方面都不及牛蹄其他部位的真皮乳头。 (2)在胚胎期70天,表皮增厚,向上突起;胚胎期93天,出现了第一个毛芽,基板出现,上皮、间充质细胞清晰可见;胚胎期106-174,可见毛芽、毛钉;胚胎期210天,形成结构完全的初级毛囊;胚胎期230天毛囊完全成熟。另外,所有的基板、毛芽、毛钉和毛囊都沿远离蹄方向呈梯形排列,离蹄部越近,发育越早,离蹄部越远,发育越晚。 (3)牛蹄皮肤附属物出现的先后顺序为:蹄冠、蹄壁真皮乳头一蹄底真皮乳头一蹄缘真皮乳头→毛囊基板→毛芽→毛钉→毛囊;胚胎期191天是一个转折点,此前毛囊、真皮乳头、表皮持续发育,表皮一直增厚,此后毛囊的发育限制了牛蹄边缘皮肤的发育,毛囊和牛蹄真皮乳头继续发育,而皮肤持续变薄。 2.β-catenin在牛蹄皮肤附属物形态发生中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检测β-catenin在胎牛蹄边缘毛囊及真皮、表皮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 (1)β-catenin在牛蹄真皮及表皮形成过程当中持续表达,在牛蹄所有部位的基底层,胚胎期68-93天,由弱阳性变为强阳性,在蹄缘,蹄冠,蹄壁,蹄尖基底层,106-167天,184-225天由中阳性变为强阳性;在蹄缘,蹄冠,蹄壁,蹄尖表皮层,胚胎期68-167天,由弱阳性变为中阳性,184-225天,由弱阳性变为强阳性;蹄底处真皮乳头分叉初期基底层为强阳性,分叉中后期为弱阳性;在牛蹄所有真皮乳头中未见β-catenin表达:我们还在牛蹄发育的晚期(胚胎期196天以后)的样品中发现了β-catcnin的核内表达,此处β-catenin可能起着促进角质化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其特有的时空变化规律提示β-catenin以其特有表达规律在胎牛蹄真皮及表皮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β-catcnin在胎牛蹄边缘毛囊发育早期(68-93天)表达于毛芽、基板、表皮和基底层中,其中在毛芽、基板、基底层中呈强阳性,表皮中呈中阳性;在毛囊发育中期(94-184天)表达于毛钉、表皮和基底层中,其中在隆突区、内外根鞘、漏斗部、表皮和基底层呈中阳性;在毛囊发育晚期(184-225天)只在表皮及基底层有表达,其中在基底层中呈弱阳性,表皮中呈强阳性。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提示其在胎牛蹄边缘毛囊的形态发生过程中具有持续且重要的作用。 (3)β-catcnin在牛蹄真皮层无表达;在胚胎期68-93天,在牛蹄表皮基底层和牛蹄边缘表皮基底层中,表达逐渐增强至强阳性,这说明牛蹄皮肤附属物形态发生过程中β-catcnin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3.成功构建牛蹄真皮乳头cDNA表达文库 构建了牛蹄真皮乳头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筛选、克隆牛蹄真皮乳头特异性表达的基因、阐明牛蹄表皮附属物形态发生的基因调控和分子机制奠定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受到控制的结核病疫情再次抬头。主要原因之一是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日益增加,而现有的抗结核药物
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是真核细胞的一类小核RNA与蛋白质复合物,主要包括RNP、Sm、SSA、SSB、Jo-1、Scl-70等,其抗体称之为抗ENA抗体,ENA多肽抗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控制机理,评价该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能力,对预测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有重要作用。亚热带地区是我
甜高粱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作物,以其含糖量高而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其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在粮食安全方面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了解甜高粱糖代谢过程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对选育高含糖量甜高粱品种和提高甜高粱糖含量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母本1331B(甜高粱),父本7009B(普通高粱)及其杂交F5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并对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
蚯蚓纤溶酶(EFE)是一组存在于蚯蚓体内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纤溶活性或纤溶酶原激活活性,既能溶解陈旧血栓又能抑制新血栓形成,可以口服,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拟将EFE7#组
癞蝗科(Pamphagidae)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蝗亚目(Caelifera)蝗总科(Acridoidea),全世界已知癞蝗93属近600种及亚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欧洲、亚洲的山地和半荒漠地区。我国癞蝗已知13
小麦杂交坏死是某些小麦杂交种表现出的叶片提前逐渐死亡的现象。它是由两个坏死基因Ne1和Ne2在杂交种中相遇后发生显性互补引起的。坏死从叶片尖端逐渐过渡到叶片基部,从成熟
学位
在旱作农业区,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目标。本文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根修剪后冬小麦的根系大小、分布、竞争能力、根系效率、根源信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根据该基因的5’与3’
从生态建设和环境变化的角度出发,加强亚热带红壤区有机无机养分配施研究,了解土壤肥力和系统生产力的变化趋势,明确提高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产量和生态环境效益,对农业健康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