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柔性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飞行器是以柔性织物为制作材料的一类特殊的飞行器,拥有常规飞行器所不具备的气动特性。随着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柔性飞行器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两类特殊的柔性飞行器:高空飞艇和动力翼伞,针对高空飞艇的热力学模型、超压控制方案、水平面轨迹跟踪控制以及动力翼伞的动力学模型、轨迹规划以及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文章主要创新工作如下:  (1)考虑副气囊空气的质量交换,将飞艇的蒙皮以及内部的浮升气体(主要为氦气)、空气分别看作单个的热力学对象建立了高空飞艇热力学模型:包括非标准的大气模型、太阳辐射模型(包括太阳直接辐射、环境散射以及云层和地面的反射)、飞艇同天空的辐射换热模型、以及对流换热模型。结合飞艇热力学特性,建立了飞艇的超压控制模型、并提出了两种飞艇超压控制方案:基于模糊推理的模糊控制法和根据期望压差直接反算所需空气量的直接控制法。针对飞艇上升、回收、悬停阶段,对所建模型和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并对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  (2)提出了基于自抗扰的飞艇水平面轨迹跟踪控制策略:针对三自由度的飞艇水平面动力学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实现多变量系统的解耦控制。将飞艇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外部扰动以及系统的动态耦合部分通过自抗扰控制的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观测并作相应的补偿,只需对系统进行静态解耦。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3)建立了八自由度动力翼伞动力学模型:将动力翼伞的伞衣和承载物看作单个的运动对象,考虑两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在伞体六个自由度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物体同伞体之间的相对偏航运动和相对俯仰运动。考虑附加质量对翼伞运动特性的影响,建立基于柯西霍夫运动方程的动力翼伞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对动力翼伞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4)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设计的动力翼伞轨迹规划方法:借鉴传统翼伞分段归航轨迹设计方法,根据动力翼伞的实际工况,加入了动力翼伞的任务执行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几何关系,将轨迹规划问题转换为几何参数的寻优问题。采用量子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计算,得出各段轨迹的几何参数。考虑到由于飞行高度过低动力翼伞无法到达目标点的情况,将额外的高度作为新的变量加入到目标函数中进行优化,所得结果转换为额外的飞行时间通过动力翼伞的等高飞行进行抵消。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参考基于制导的路径跟踪理论,提出了基于制导的动力翼伞轨迹跟踪控制策略,并设计了轨迹跟踪控制器:通过李雅普诺夫方法得出相应的制导率,分别设计动力翼伞的横向和纵向线性自抗扰轨迹跟踪控制器。在仿真中加入突风的干扰,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机器人技术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实现双足机器人的稳定步行,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现实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
最优控制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整个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混沌运动是一种确定性的类随机运动,它广泛存在于客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电力电子电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针对电力电子电路故障时输出电压波形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理论提取故障特征
煤矿皮带机在井下运输系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现有的煤矿皮带机驱动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异步电动
空中机器人(Aerial Robotics)曾经有过多种称谓,无人飞行器(UAV)是其中的一种。空中机器人拓展了无人飞行器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其看作是无人飞行器的别称[3]。空中机
随着工业现场总线系统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用户对系统集成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应用正朝着基于Web、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一体化集成的方向发展。为了满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电力通信系统、监控系统等实体规模变的更庞大、更复杂,现代电力系统在安全性上面临新的挑战,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阐述了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现状与趋势,分析了身份认证、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等智能电网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特点,结合电网信息安全风险分析与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从指纹识别、数字水印以及安全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安全防护
随着各种用电设备的出现对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可靠性、稳定性和冗余性等要求。逆变电源并联不仅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量、实现系统的冗余性配置,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然而逆变电源并联运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现有的逆变电源并联控制理论和技术,并对现有的并联控制方案根据并联逆变电源之间是否有连线进行了分类,比较了各种控制方案的优、缺点。无线并联控制方案可以满足用电
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是电子制造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在IC芯片的封装与检测中,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生产率要求的提高,封装设备的加速度、速度和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给运动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直线电机和相关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及其分类,接着介绍了当前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主要的控制策略,以及本文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具体分析了控制框图和所采用的一些控制方法。再接着介绍了IC缺陷检
本论文是结合国家计划内项目“船舶航向/横摇控制技术研究”进行的,主要研究船舶航向/横摇视景仿真技术,在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视景仿真技术的基础上,借助可视化技术的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