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壁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控制生长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d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壁碳纳米管水平阵列是构建构筑下一代碳基纳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已在存储器、传感器、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实现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结构的精细调控,如密度、导电属性、手性等,是其真正应用的前提,也是该研究领域的巨大挑战。本论文以实现单壁碳纳米管在未来纳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为牵引,通过催化剂设计、生长气氛调节和生长动力学控制,旨在制备高密度、半导体性和特定手性的单壁碳纳米管水平阵列,从材料制备角度出发,努力解决单壁碳纳米管在未来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提高碳纳米管水平阵列密度方面:针对单次加载催化剂生长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特洛伊催化剂。通过高温退火,让铁催化剂融在氧化铝基底里,生长时再慢慢析出,这种融入-析出机制在碳管生长过程中减少了活性催化剂之间的相互聚集,显著提高催化剂效率,实现超高密度(130根/微米)单壁碳纳米管水平阵列的制备。进一步,针对析出的特洛伊催化剂在氧化铝基底表面迁移厉害,我们引入另一种钼催化剂,钉扎在氧化铝表面,抑制析出铁的聚集,通过铁钼协同,得到大面积(1.5cm×3cm),局部达到160根/微米的单壁碳纳米管水平阵列。  (2)直接生长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阵列方面:针对传统催化剂与碳纳米管界面难以调控,选择含氧缺陷的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在合适的氧空位浓度下,半导管跟催化剂的生成能小于金属管,从而实现10根/微米,半导体管含量超过95%的碳管水平阵列制备。另外,针对原位生长难以同时获得高密度管和高半导体选择性,提出在协同催化生长大面积超高密度碳管的基础上,引入甲烷,利用其催化裂解产生比较温和的氢自由基,原位抑制金属性碳管的生长,同时对半导体性碳管刻蚀不明显,获得密度超过100根/微米、半导体管含量大于91%的大面积碳管水平阵列。  (3)选择性生长特定手性单壁碳纳米管阵列方面:针对尺寸不均一催化剂,通过选择性成核,实现单晶基底上亚纳米直径碳管水平阵列生长,84%碳管的直径分布在0.75~0.95nm,而且(8,4),(8,5)和(7,6)的总比例超过73%。进一步,发展了自发单分散法制备高熔点均一碳化物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结合碳管和催化剂对称性匹配的成核热力学以及生长动力学分析,选择合适的生长条件,实现10根/微米,80%含量的(8,4)管和20根/微米,90%含量的(12,6)管水平阵列制备。
其他文献
β-榄香烯是从中药温莪术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榄香烯乳的主要有效单体。β-榄香烯对人和鼠类肿瘤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癌活性,毒副作用小,无骨髓
从考察自组装有机薄膜的内在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出发,在单晶硅表面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采用多种表面分析手段表征薄膜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从宏观
本文主要是关于新型表面聚合联萘胺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分离性能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对映体的分离、影响分离各要素的考察以及对手性识别机理的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更加注重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在这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影响,陶冶社会大众情操的基础上,对美有全新
药用植物是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的重要源泉。研究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是中药实现质量稳定、可控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论文基于发现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选择
柔性力学传感器是柔性电子技术这一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实现信息交互、健康监测、动作控制等功能。柔性力学传感器拥有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杂质的存在对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开发一条能够高效清洁制备高纯度离子液体的新路线以及深入全面地了解杂质对
白描主要采用以线勾勒、不施色彩表现物象,是创作底稿、绘画造型的方法之一,也是创作中的重要过程。白描是以线描绘物象,常称为“线描”。用线表现以人物为主体的作品叫白描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所涉及的课程较多,其多数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目前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使学前教育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可以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并且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以下则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绘画教学的特点来分析如何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培养。  关键词:绘画教学;创新创业;培养  对于目前学前专业绘画教学来说,其创新性较差是一种较为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