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诛少正卯”看孔子的刑政思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及其所创造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后世对孔子及其思想既有尊崇、颂扬,也有许多误解、非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自然复杂多样,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孔子的生平事迹存在着一些疑惑,有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在“孔子诛少正卯”事件上,人们对孔子便存在着很大误解。孔子曾为鲁国的大司寇,是鲁国的“大法官”,在为政期间而“诛”当时的大夫少正卯,这本来是一件平常的事,却由于对“诛”字的误解,引起了千百年的聚讼纷纭,使得“孔子诛少正卯”成为一件学术公案,成为研究孔子思想和事迹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诛”字被理解为“诛杀”,一个字的理解不同,使得学术界出现了关于这一事件的不同看法。朱熹以前,史书关于此事的记载很多,却没有出现争议。而从朱熹开始,有学者认为,此事出于伪造,不可能存在,还有学者认为确有其事,孔子确实杀了少正卯。其实,“诛”字不应训“杀”而应训为“责”,孔子“诛”少正卯一事是确实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杀了少正卯,事实上,孔子只是对少正卯进行了适当的惩罚,这才是事件的真相。“诛卯”一事在《孔子家语》、《荀子》、《说苑》及《尹文子》等先秦文献中均有记载,但受疑古思潮的影响,这些文献曾一度被列为伪书,这也成为“诛卯”事件上被怀疑并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因此,考察和探索“孔子诛少正卯”一事的真相,肯定“诛卯”事件的存在,意义重大。承认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关系到对先秦文献价值的肯定;认识和考察“诛卯”事件的真相,则关系到对孔子和孔子思想的正确评价,关系到对孔子形象的正确认识。看起来,孔子诛少正卯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它却与人们对孔子刑政思想的认识密切相连,值得特别给以关注与思考。但是,我们所看到的诸如《论语》之类的研究孔子思想最常用的文献中,关于孔子刑政思想的材料较少。所幸的是,出土文献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的材料,使得《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书籍的真实性得到认可,特别是上博简《中弓》及清华简《保训》篇等的公布,为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对“诛卯”事件的细致考察及对《孔子家语·刑政》、《孔丛子·刑论》等篇章的疏理和对比研究,我们更加肯定,孔子的刑政思想不仅存在,而且特征显著,是一个以“德主刑辅”为核心,强调刑罚之“中”和“疑则赦之”,并以“无讼”为最终治理目标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体现在孔子为政、教学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细致考察“孔子诛少正卯”事件,不仅能够还原事实的真相,而且可以正本清源,澄清对于孔子的误解,使我们更加了解孔子的为人处世,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价值所在。通过这样的考察,也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位既注重仁爱礼治,注重道德教化,又不排斥刑罚,以刑罚辅助德政,宽猛相济的公正的大法官。
其他文献
<正>主动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愿望的驱动下,通过主动建构学习目标、主动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主动调控学习过程达成预期目标的学习[1]。它是促进学生深层次加工知识
<正>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环节,其规范发展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强化行业自律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以来,交易商协会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规
电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要保证检修的效果。本文针对变电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技术管理进行分析,
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集体行动中,经常出现由于个体的理性行为,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结果的情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集体决策困难、公共产品的过度
<正>数字化学习是时代要求。如何促进数字化学习?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重构。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课标要义,建构知识体系;从中观上重组课程
目前,市场上的潜孔钻头以镶嵌硬质合金柱齿为主,但硬质合金柱齿头耐磨性差,钻头进尺短,使得工程周期延长、凿岩成本提高,同时大大增加了对钨等稀有金属的消耗。我公司提出使
对公路沥青路面工程而言,施工检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其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应重视和做好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检测工作。鉴于此,围绕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检测展开
对学术规范、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四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提出完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的
<正>"互联网+教育"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实践着、收获着:以"适度超前、率先发展"为目标,编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城乡同步、均衡发展"为指引,
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一直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传统,尤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十分关注伦理意义上文学的社会价值与功用。但是,随着后现代主义对普遍价值的怀疑,文学的伦理价值被淡化。在20世纪末以来的伦理学转向下,伊格尔顿对文学的伦理批评进行了集中的思考,并力图挖掘文学的道德定位和其对人生意义的价值追求。从国内外对伊格尔顿伦理批评的研究情况来看,在伊格尔顿近年来多次涉及的伦理问题与文学问题这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阐